三張卡片設下精美騙局
就在這個時候,張老師發給老人們一人一張卡片,說這張卡片叫做“儲蓄卡”,背面有多個小方格。以后,老人們每天進場聽課時先出示“儲蓄卡”,工作人員會在小方格內蓋一個章。蓋滿一周的章之后,張老師會有驚喜給大家。
一周之后,每天堅持到場的老人們的“儲蓄卡”蓋滿了章。于是,老師會多贈送一份禮品給老人,并再發放一張卡片,背后依然有多個方格。老師說,這是一張“關愛卡”,是老師與贊助企業對老人的一份關愛。老人們每天進場前只要出示“關愛卡”,工作人員就會在背后方格上填寫到會日期,連續到場并填滿日期,老師就會有驚喜送給大家。
一周之后,“關愛卡”填滿,于是,老師再次將一些日用品作為獎勵發給老人。張老師說,最后一張卡叫“驚喜卡”。老師一再強調不要丟失了,擁有這張卡片,將會獲得巨大驚喜。
又聽了一周課后,“驚喜”真的來了。老師講完課之后,突然提出一個要求:所有老人在自愿情況下,花10元錢從工作人員手里買一個信封回家,回家后在信封里裝上100元錢,明天進場聽課時交給工作人員,他會給所有購買信封裝錢的老人一個驚喜,保證會讓老人們很開心。
聽到這樣的要求,老人們議論“是不是騙人”、“為什么要交100元錢”,但是老師故作神秘地說,明天大家就會知道理由,但他絕不會騙人。因為100元不算很多,老人們將信將疑地照辦了。
第二天,老人們將信封交給工作人員后繼續聽課。課講完后,講課老師果然給了大家一個驚喜:送給交了信封的老人們每人4盒眼藥水。第三天聽課時,工作人員連信封帶100元錢退還給了聽課的老人。“這真是一個驚喜呀,原來還擔心被騙呢。”在場的老人都這么說。
百余老人最終受騙
一周之后,老師又說,在場所有老人可以在自愿情況下,花10元錢從工作人員手里購買一個信封回家,回家后在信封里裝上500元錢,明天進場聽課時交給工作人員,他會再給大家一份驚喜。老人們雖然也擔心被騙,但又嘀咕:“上次沒有騙我們,這次應該不會騙大家。”
第二天,老人們將信封交給工作人員。課講完后,老師果然又給了大家一個驚喜:每人發給止痛藥水6瓶和一個飲水杯。第三天一早,工作人員又連信封帶500元錢退還給聽課老人。
一周之后,同樣的情形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次老師要求在信封里裝上1400元錢。見老人們面露難色,老師發誓絕不欺騙大家,如果騙大家,他的雙胞胎兒子被車軋死。說到激動時,他還做出要下跪的姿態。
有了前兩次的經歷,又見老師發了毒誓,多數老人解除了戒心。第二天早上,他們又趕去聽課,同時帶著一個裝有1400元的信封。到會場時,老師說今天請大家吃飯,并邀大家到他住的賓館參觀。
劉老太太清楚地記得,她趕到時,飯店已經坐了很多人,足足有10排,每排有12人之多。她和其他老人一樣,先是將裝有1400元錢的信封交給了工作人員,然后就座入席。老師說,和大家相處那么久,感覺很親切,所以特意請大家吃一頓飯。他同時宣布明天休息一天,后天繼續講課。
吃完飯,老師領老人們去了他住的賓館。老人們在賓館領到了一份“驚喜”:一張保健床墊,一部小型空氣清新機,7盒“健康寶”保健品。一部分老人沒有拿到這些禮品,老師說,他一定會補發給大家,可以寫欠條。
第三天,老人們如約趕去聽課,卻只見會場空空如也。到老師住的酒店一打聽,老人們才知道老師在酒店只登記住了一天,并早已經退房離開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被騙的老人有100多人,累計被騙資金10多萬元。
記者從深圳警方了解到,近一段時間,深圳出現了不少這樣的詐騙團伙。每個團伙大約6人至8人,有的團伙以推銷保健品為主,有的則在保健品賣不出去的情況下,通過設計圈套,騙取老人錢財。
一位業內人士為記者粗略計算了一個團伙的開支:講座場地租金每天大約300元至400元,一般每天每人派送的禮品花費3至8元(包括蟲草精、牙膏、藥物等),每天按派發300人計算,每月大約開支5萬至8萬元,團隊8人每天生活開支100元,居住租房每月3000元,工作人員工資1萬元左右。累計下來,一個月開支就是10多萬元。
“所有贈送產品的成本和利潤,都要計算進成本,最后由老人們埋單。”這位業內人士稱。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劉芳 通訊員 唐光明)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