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旅游|
  各地新聞: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民調顯示:79.3%的普通青年懷有"周洋式動力"
2010-03-02 11:09:14

我來說兩句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馮仕政認為,網友高度認同周洋的獲獎感言,既可能出于他們對以往金牌明星過多“中國式套話”的反感,也可能與當代青少年更自我自然的心態有關。

“周洋對家庭的責任感,值得學習。”馮仕政說,青年不能因為家庭壓力沉重就不背負責任。當然,青少年也要善于處理“讓爸媽生活得更好”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過分執著于“讓爸媽生活得更好”也可能有負面影響,比如面對有些機遇不敢選擇而錯失更好的發展機會。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青年教師童瀟認為,周洋的獲獎感言是一種青年純真的回歸,沒有“拔高”,也沒有“謙虛”,卻比任何精心設計的獲獎詞更能打動人人都有的那根親情的神經。但不可否認的是,運動員這個職業有特殊性,多年來兩極分化比較明顯,總體的運動員保障福利體系還有待健全。

時下青年奮斗的最大動力是什么

上網看了周洋獲獎的視頻,李曉蕾忍不住流淚了。18歲時她一個人從廣東潮汕到深圳打拼,支撐她堅持下去的念頭就是讓家人生活得好點兒。“那時我剛高中畢業,只會說潮汕話,花了3個月時間學廣東話和普通話,拼命融入深圳這個城市。從小店員做起,每月工資不過四五百元,但每次拿到錢我都會反復地數,做夢都會笑。”

現在李曉蕾已是一家珠寶店的店長,薪水是以前的10倍,但為了供弟弟妹妹讀書,她每月留給自己的錢從沒超過1000元。身邊的朋友都說她活得有點兒累,她卻習以為常。每次給家里打電話,聽見父母高興的聲音,曉蕾就又有了繼續奮斗的勇氣。

“我爸媽賺的錢比我還多呢,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兩年前,孟媛媛大學一畢業,就自己做主簽了一家研究所,根本沒給想幫她找工作的父母以機會。現在,孟媛媛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加起班來也會一連熬幾個通宵,“賺錢雖然不多,但是花自己的錢帶爸媽出去吃喝、旅游,感覺挺爽。”

時下青年奮斗的最大動力是什么?本次調查顯示,79.3%的人首選“讓父母生活得更好”。其中,家庭經濟中等、中下、下的人選擇比例依次為81.0%、82.7%、77.8%,明顯高于上(64.7%)和中上(66.4%)。

此外,67.7%的人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66.8%的人選擇“讓自己生活得更好”;62.4%的人選擇“讓下一代生活得更好”。

“家庭條件好的年輕人,更容易按照個人興趣和愛好選擇人生發展道路,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童瀟說,而家境較差的話,青年難免首先面臨賺錢的壓力。社會階層評價的三要素,財富、權力、聲譽,如果全呈同比相關趨勢,比如有錢有權了聲譽隨之就上升了,說明我們社會結構過于剛性,社會結構更呈封閉性,家境對個人的影響也就更大,下層在社會中的成功欲望和受挫感也將會更強。反之,如果我們的社會相對更有彈性,有錢不等于有權,有權也不等于就聲譽好,那各階層的選擇就差不多。

馮仕政認為,家庭條件和環境對青年奮斗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年輕人的成功不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奮斗,也不完全取決于家庭條件和環境,而在于兩者的契合程度。從歷史統計規律來看,家境好的年輕人更容易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并不意味著人生更精彩——人生的精彩,還與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貢獻程度有關。 (記者 王聰聰)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楊鑫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聞熱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663、8488356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專題
我們開始新生活——5·12地震重建成果累累
>> 詳細

各地新聞
臺當局也已請駐美機構接洽美國太平洋海嘯預報中心,將“中華臺北”名稱更正為“臺灣”(Taiwan)。章計平表示,若有其他相關報道以“中華臺北”(ChineseTaipei)稱呼臺灣,將立刻提出關切抗議,要求悉數更正。>> 詳細
點擊排行
  中國國家領導人中有8位女性 正副女市長670名
百姓期待兩會回應國計民生十大熱點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