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旅游|
  各地新聞: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外資奶粉漲價“成本論”謊言被揭穿
2010-03-11 11:11:12

我來說兩句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中國日報網消息:外資奶粉接連提價的“成本驅動論”似乎并不成立。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恒天然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料奶粉交貨合約的平均價格較之2009年是下滑的。

去年年底,雀巢宣布從今年1月1日起部分成人奶粉漲價5%-10%,雀巢公關部門負責人當時表示,漲價是迫于成本壓力。近日美贊臣跟漲,旗下嬰幼兒奶粉全線產品平均提價8%。昨日,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對外事務經理楊韻介紹說:“奶粉原材料及運營成本一直不斷攀升,依靠內部消化,已經無法解決,企業壓力越來越大,綜合考慮不得不采取調價。”

昨日,記者致電蒙牛、伊利、飛鶴等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三家企業均表示,近期奶粉沒有漲價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外資奶粉三年時間價格已經將近翻番。在2008年之前,每罐900克的奶粉零售價為150元至200元,現在則上升為200元至300元。

不過,原料的價格變化數據卻無法對外資乳企提價的事實形成支撐。恒天然上周末在全球乳品交易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料奶粉交貨合約的平均價格總體保持在3300美元/噸左右,比2009年12月份的最高3500美元/噸價格下降5.7%。

乳業專家陳連芳表示,目前原料奶粉價格下降,但外資品牌卻陸續以“成本論”為借口調價,原料奶粉價格上漲的時候更是大張旗鼓地上調終端價格。一罐900克奶粉的成本僅百元左右,企業完全可以自行消化。外資奶粉頻頻領漲,而國內企業按兵不動,凸顯了兩者地位的懸殊,外資奶粉有價有市,而國產奶粉價格低廉也不受青睞,主要是三聚氰胺的陰影還未散去,國內的奶粉企業還未得到消費者的信任。

多家國產奶粉品牌將要漲價8%~10%

昨日,本報從廣州本地商超獲悉,多個國產奶粉已經下發漲價通知或進行吹風。其中,南山、雅士利、貝因美等品牌供應商已經發出口頭提價通知,奶源基地在雙城的雀巢奶粉則下發書面通知將漲價8%~10%。專家提醒,奶粉調價應該顧及市民承受能力。

商場:涉南山雅士利貝因美等

記者昨日走訪萬佳、家樂福等超市,發現目前國產嬰幼兒奶粉價格暫時穩定。不過,有連鎖大型賣場已收到多家國產嬰幼兒奶粉供應商的漲價通知:雀巢已下發書面通知,將漲價8%~10%;而南山、雅士利、貝因美、伊利等品牌供應商均口頭轉達要漲價的通知,不過時間、漲幅暫未明確。

市民陳蕓告訴記者,如果國產奶粉漲得太厲害會考慮替代品。商場人士則提醒國產奶粉廠家需要謹慎對待漲價。

企業:因為前陣子外資奶粉都漲價了

雅士利聯系人對本報說,這次涉及普通金裝和阿爾法金裝奶粉兩種,平均漲幅約10%,預計從4月1日起陸續進行調整。

而貝因美聯系人對本報說,調價還沒有最終確定,初步考慮調整8%~10%。“前陣子外資奶粉都漲價了,整個行業就都有了調價想法。”

蒙牛乳業的一位聯系人表示“公司說奶粉暫時不漲價”,伊利方面則表示暫時未了解詳情。

新聞分析

國產奶粉的信心還在恢復期

“看到別人都在漲,自己不提價好像有吃虧的感覺。”昨天,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表示,奶粉調價主要還是受原料奶漲價影響。早前,無論是本地原奶還是進口大包粉的價格漲幅都超過一成。

陳連芳說,奶粉的利潤率在10%~15%是合理的,但是現在不少奶粉品牌已經達到20%~30%或更多,部分國產奶粉也在向這個高利潤空間在靠攏。

“漲價,同時也會大搞促銷。”他表示,奶粉價格年內不可能無限制漲下去,“奶粉品牌也多得是,還有沒漲價的可以選擇。”

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乳業專家王丁棉也對本報說,提價的企業占比最多不到5%。他同時警告,“3、4月是促銷清倉階段,一些大品牌都有一定貨源的積壓,提價能清倉嗎?此外最近有‘毒奶粉’被揭發回爐,對國產奶粉的消費信心還在恢復期,企業應該顧及實際市場狀況。”

來源:光明網 編輯:寧波 單萱萱


新聞熱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663、8488356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專題
獨家專訪財政部長助理朱光耀
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朱光耀做客中國日報網,解讀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的財政政策和宏觀調控措施。>> 詳細

各地新聞
時下,氣候變化、低碳經濟是當前“后危機時代”的熱詞,究竟該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哪些地區最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如此等等眾說紛紜。最近,中國日報記者專訪了云南省省長秦光榮,以下是訪談實錄:>> 詳細
點擊排行
  獨家專訪云南省長:將在城鎮推廣低碳生活方式
趙啟正稱準備首場新聞發布會猶如“參加高考”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