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醫生爆過半兒童鉛超標
郴州市中醫院醫生王飛雄懷疑國標過低;環保調研員撰文指土法冶煉排污多
針對郴州地區的血鉛超標問題,此前當地環保部門一副調研員撰文指出,土法冶煉企業,多直接排污,導致事故多發“觸目驚心”。
與此看法相對立的是,郴州市中醫院一名醫生稱,當地礦產多,人體內血鉛含量高,正在研究國家現行血鉛標準是否過低。因為,他前年和去年參與的一項當地兒童血鉛含量調查顯示,23000多名兒童,54%血鉛含量超過國標。
醫生稱當地人多鉛超標
公開資料顯示,嘉禾境內礦產以煤、鈾為主,還有石灰巖、鐵、錳、鉛、鋅、銅、汞、大理石等礦床多達上百處。
18日上午,自稱多年從事職業病治療的郴州市中醫院內二科主任王飛雄介紹,今年2月份,郴州市衛生局委托當地多家醫院相關專家和疾控中心、疾病預防所正在研究一個課題,即國家現行鉛超標標準是否過低。
王飛雄說,2008年和2009年,他曾參與一項針對當地兒童的血鉛含量現狀調查。23000多名兒童被調查,54%的小孩血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
王飛雄稱,郴州地區礦多,整個地區人群的血鉛含量,本身就高于國家標準。
“如果一個地方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血鉛含量超標,我們就要考慮現行的國家標準是不是有問題。”王飛雄說,當地幾家醫院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這一課題。
然而,郴州市科技局2008年的一份材料顯示,下轄桂陽縣南部含鉛礦資源豐富,礦冶業發達,過境車輛大多重載運礦,尾氣排放量大,環境污染嚴重,使在這里生活的村民身體含鉛量普遍偏高,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健康存在潛在危害。
調研員稱冶煉事故頻發
然而,豐富的礦產資源,企業開發時事故頻頻。
去年,郴州市環保局副調研員曹國選在其撰寫的《關于農民工職業病群體維權保障的思考》一文中披露,近年來郴州市冶煉行業事故“觸目驚心”。
文中介紹,郴州市屬于資源型經濟區域,有色、黑色、煤炭、石墨等礦產資源齊全,采礦、選礦、冶煉工業是特色產業。
文中指出,2004年,該市下轄的“中國銀都”永興縣某鄉一冶煉企業,發生一起急性砷化氫中毒事故,2名職工死亡。2005年,該市下轄的桂陽縣某冶煉廠,發生鉛砷飲用水污染,43名職工中毒,因處理及時沒有人員死亡。
曹在文中披露的事故還有:2006年,永興縣某冶煉廠發生一起罕見的(全省第二起)有機錫中毒事故,3名工人中毒全部進入ICU重癥監護……
文中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郴州全市小采礦、小選礦、小冶煉企業發展到50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屬于投資少、規模小、設備簡單、設施簡陋的“土法”企業,生產廢氣、廢水、廢渣,基本直接外排于包括本企業職工在內的生活環境內。
曹國選文中透露,不少土法非法企業的老板們,無視職業病危害,以犧牲環境資源、犧牲農民工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賺取“黑心錢”發家致富。
環保局稱人少無權治污難
昨日下午,趕赴嘉禾的郴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肖海波表示,目前環保部門治污確實很難,讓一些老百姓有誤解。
肖海波稱,對于存在污染的非法企業,當地環保部門一直在狠抓打擊,但是人力有限,而且環保是屬地管理,作為市環保局發現問題,一般是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由當地來處理。
肖海波還表示,環保部門雖然也能對污染企業進行處罰,但沒有強制執法權,“一個污染企業,我們可以責令他停產并罰款,可是如果他不交罰款,我們往往也沒辦法,不能停電更不能封門”。
肖海波認為,治污需要多個部門形成合力,“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肯定不行。目前的現狀是,有些治污行動效果不明顯,讓老百姓有些誤解”。
來源:新京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