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福建在原來儲備大米、植物油的基礎上,首次研究建立蔬菜儲備制度,將選擇部分耐儲藏的蔬菜如土豆、生姜、黃豆、大白菜等在災期進行短期儲備,以備應急需要。還將通過六大舉措,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副食品供應穩定。
中國日報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獲悉,按照計劃,今明兩年將增加一批便民早市網點和菜農早市,重點扶持150個集貿市場(生鮮超市)標準化改造項目、4500個農家店建設項目、50個配送中心項目,500個社區便利店項目,實現農村每個較大的建制村至少有一個農家店,每個配送中心至少配送100個農家店,確保縣城以上城區居民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一個標準化集貿市場或生鮮超市。
落實省市縣三級副食品基地的建設,將按照城鎮消費人口人均3厘地(折合20平方米)的要求發展蔬菜基地,蔬菜上市量應達到人均每日500克。
據悉,福建省農業廳明年計劃安排1億元以上資金扶持建設塑料鋼架大棚1.5萬畝,抓好100家萬頭以上省級標準化商品豬示范基地。省經貿委2011年改造和新建300個省級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近期中心城市的主要食品價格繼續實行每日監測、一日一報,福建省正在對肉、菜等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開展成本調查,掌握各環節的成本費用,必要時將繼續采取臨時限價措施,對串通定價、聯合抬價的行為將堅決查處。
六大舉措還包括,今后新菜地的開發建設基金將重新征收。2011年開始,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全面恢復全額征收。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將得到完善,城區對農產品配送貨車發放特別通行證,允許其24小時進城通行,降低運輸成本。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