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返還差價的補充協議上看到,開放商提供了兩種方式,一次性付款的老業主明年交房后將在60天內拿到無息返還的現金;按揭業主等到收房時,開發商會將差額款直接還到貸款人的借款銀行。
記者了解到從18日開始,已經有100余戶業主來簽了補充協議。其中返還額度最高的總金額為76.0104萬元。
工作人員介紹,需要返還的300余名業主里面,大部分返還差額都在40-50萬之間。業主達到大廳里需要辦理的就是簽四份補充協議,一份收條,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
記者注意到,對于那些能夠拿到差額款的業主來說,他們當時購房的成交均價是2.4萬一平米,開發商向370余套業主返還差額。如此算來,總額接近2億元。
開發商如此做的目的為何?京貿國際城市場部經理高楓:順應市場的一種表現。
記者看到京貿國際一共有13幢樓,后面還有10幢樓等待開售,大幅降價和高調還款無疑是給自己最好的宣傳。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房產新聞總監李一戈分析:如果資金鏈支撐不了那么久,年底肯定是有很多款項要付的,銀行的貸款,施工款,建材款等,這些都是決定要不要降價的因素。
從2.68萬降到1.98萬,顯然價格仍然不低。雖在通州新城核心區,但記者行走于附近幾個樓盤時感覺到,交通并不便利,打車至少要等上10到15分鐘。距離京貿國際城不到5公里的運河灣、珠江拉維小鎮、清水灣等樓盤均價都在2萬左右。清水灣更是今年一直在均價2.5萬。
同樣是來簽返款協議的鄧女士,雖然這次可以拿到17萬多的差額款,但對房價仍很無奈。
記者:您當時買的時候多少錢一平?
鄧女士:2.2萬。它退了我每平2000多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