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將在3月初如期召開,媒體照例進行網民調查。令人回味的是,人民網近日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反腐倡廉名列貧富差距、調控房價、依法拆遷、醫療改革、養老保險和教育公平等網上關注熱點之首(2月20日 中新網)。這也是2008年以來,反腐連續三年成為網民最關注的熱詞。
客觀而言,近三年,中國反腐的步伐不可謂不大。僅在過去一年,就一舉撂倒了廣東省政協主席陳兆基等多位正部級高官。至于出臺相關反腐倡廉舉措規定,從正面入手加強對各方面的監督,并取得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為何網上對反腐仍不滿意?
不能說,網上對反腐倡廉不滿意是苛刻要求。細看網上關于不滿意的幾種表現,也不無道理。人民網調查顯示,69%網民認為縣處級干部的腐敗問題比較嚴重;56%的網民認為公安、檢察院和法院系統的不正之風和腐敗更加突出;50%的網民認為反腐應該發揮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力量。上述“不滿意”問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治理。當然,抓查處打擊,尤其是對一把手腐敗的查處震動會更大。但是,按時下的某些地方,在官官相護的氛圍中,要查處貪官尤其是查出手握重權的貪官不容易。前不久,廣東廉江一位公安局副局長借別墅喬遷之機,在城中最豪華的酒店擺了3層。假若不是《南方農村報》記者冒著危險潛伏現場人贓并獲,恐怕此腐敗現象當地也不會當成一回事。況且,時下一些地方紀監檢察官員作案個案也在增多。因此,僅靠紀監檢察機構查貪就能扭轉反腐局面,恐怕只是一廂情愿。
平息網上對反腐倡廉不滿意,似乎可以從官員財產公示入手。公示官員財產,公眾可以了解官員包括縣處級官員,也包括公檢法系統的官員家底,為公眾監督官員提供了依據。假若有官員瞞報,一經查處,那么,可以據此摘除官員的官帽;假若發現官員自身有巨額財產來源不清,那么又可以立案檢查,查個水落石出。
官員財產公示全面實行,就會形成官員相互監督,公眾對官員監督有門那樣的局面,真正使官員不敢造次。令人遺憾的是,像公示官員財產這樣世界許多國家都早已通行的反貪舉措,在中國卻顯得步履維艱。而今,只有重慶公檢法系統負責官員和新疆等少數地方官員在小心翼翼地試行。在某些試行單位,無論公示時間還是內容也變樣變調,令公眾產生“走過場”的疑慮。一個問題擺在公眾面前,為何像為官必須公示家庭財產這么淺顯的道理難以接受呢?
一個癥結是:“官員必須得到好處”、“升官必須發財”、“人無橫財不富”等陳舊觀念嚴重侵蝕著官員的靈魂。眾所周知,公示官員家庭財產就有可能堵塞官員發橫財搞灰色收入的門路。可見,公示官員財產不僅是一個制度落實問題,更是一場立官為公還是立官為私的較量。只要立官為私的觀念仍然存在,對官員家庭財產進行公示就會被視作洪水猛獸。
話又說回來,盡管官員們對財產公示有這樣或那樣的抵觸,但這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態勢。此次全國兩會前夕反腐倡廉又成網民關注熱點就是一大佐證。作者:亦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楊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