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今天上午,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6名委員作大會發言。許家印委員的發言題目是《激發企業參與熱情推進慈善事業發展》。許家印表示,目前,中國企業數千萬家,有過捐贈記錄的僅幾十萬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企業沒有慈善行為。
許家印指出,近年來,中國慈善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捐助,已有近億人從中受益。但是,我國慈善需求規模巨大,每年需救助人數在1.5億人以上。如果說慈善這口井有百米深,我們才挖了三五米。多年來,我們總結自身及其他企業在慈善救助過程中的事例,認為激發企業普遍的參與熱情、推進慈善事業進一步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企業參與慈善事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整體環境有待改善:目前,中國企業數千萬家,有過捐贈記錄的僅幾十萬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企業沒有慈善行為。而部分熱心慈善事業的企業先行者遭到“奉旨化緣”,受到行政勸募等方面的壓力,直接影響了再次捐助的熱情。
2.雙重突破,構建完善法律體系:慈善事業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法律和制度的突破。一方面,必須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規,如已經實施的《公益事業捐贈法》應進一步明確受贈主體、捐贈主體的資格和義務,明確指定募捐活動的主管部門等,以增強實際操作性。另一方面,希望盡快通過《慈善事業法》并頒布實施,明確慈善組織的性質、使命及其管理、運行的基本準則,明確政府監督部門與社會慈善組織的關系等,為企業投身慈善事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3.三箭齊發,優化捐贈激勵機制:慈善事業是無償的,但如果能讓捐贈者善有善報,必將增強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我們認為,重要的是建立慈善捐贈激勵滲透其中的稅收系統。具體措施有三:一是實行普惠制,向任一合法慈善組織捐贈都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從總體上增加捐贈數額。二是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稅程序。三是考慮開征遺產稅、贈予稅,提高奢侈品的稅幅,引導富有企業家把部分資金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4.四輪驅動,加強捐贈監督管理:汶川地震發生后,一家企業繞過慈善機構直接向災民發放現金,引發我們的反思。
許家印提出,如何加強對慈善機構的監督管理,建議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健全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包括業務主管部門指導、監督慈善機構依法和按章程開展活動,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依法進行行政監督,社會輿論、民間評估機構及公民個人監督等。
二是要在慈善機構內部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機制。建立約束內部成員的標準、規則等,由高層次專業人員管理,特別是資助的申請、撥付及運營費用的預算、核銷都應有嚴格的程序。
三是要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機制。整個過程做到六個公開:公開捐贈數目、公開捐款細項、公開捐贈對象、公開救助過程、公開救助金額、公開救助結果。
四是要切實加強慈善機構的資源開發、社會動員、高效救助等能力建設。完善一系列政策,促進有質量的慈善機構健康成長。
來源:人民網 編輯:諶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