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中國在線>傳媒互聯網
新媒體時代紙媒如何應對
2011-10-31 16:02: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媒體日漸式微,一個以各種新興通信和傳播工具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已經嶄露頭角。毫無疑問,傳統平面媒體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上。

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多數年輕人都是依靠手機閱讀和互聯網作為了解新聞的主要工具。據有關資料統計,在美國,1964年尚有80%的美國人看報紙,今天卻只有50%,其中年輕人不到20%。作為紙質媒體,正受到來自網絡、手機、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報紙的發行量正在逐年下降,讀者在逐年流失,廣告投放也在逐年減少,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現象。

對于紙媒的現狀,業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是,在數字時代平面媒體都必然出局,紙媒消亡只是時間問題;另一種聲音則相對樂觀,認為當前中國報業市場發育還不充分,面對數字媒體的沖擊,紙媒仍然可以通過增量突破,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

對于紙媒來說,正走在一個十字路口,也可以說,現階段既是生存危機,又是很好的發展機遇。

新媒體的信息源主要還是紙媒

不論是互聯網,還是手機閱讀,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傳播速度快,可以讓讀者第一時間知道消息。但是,新媒體的信息傳遞也有其弱點,那就是信息來源的可靠性與權威性在網絡平臺上如何確認的問題。以微博為例,很多信息是無法證實的。

在這一點上,紙媒信息來源的權威性和可靠性是新媒體在短時間內無法比擬的。所以,現階段,不論是知名門戶網站,還是手機閱讀,消息來源大多取自于傳統的紙質媒體。也可以這樣認為,現在的電子傳媒與傳統紙媒仍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存關系可能會逐漸被弱化,因為目前很多信息資源是共享的。一旦新媒體信息來源權威性樹立起來,其完全可以不依靠傳統紙媒,這也是紙媒現狀所面臨的危機。

紙媒的寒冬越來越近

紙媒的寒冬似乎越來越近。不論從受眾人數、閱讀時間還是廣告收入都在呈下降趨勢。據統計,在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美國有超過200家報紙被迫關閉。據媒體報道,美國報業的生存危機主要表現在:發行慘跌不止,廣告支柱瞬時倒塌,新聞紙價格劇烈波動以及報業集團的股價急劇下降。

紙媒生存危機還表現在閱讀報紙人數和時間的下降。根據CTR市場研究的受眾媒體接觸數據表明了傳統報業的趨勢:2001年報紙的日到達率為71.2%,2009年下降到64.9%,同期互聯網的日到達率則從5.9%上升到36.9%。報紙8年間下降6.3個百分點似乎并不太嚴重,但其結構變化卻體現了變化的嚴重性:2005年15-24歲報紙讀者的日到達率為61%,2009年下降到48%,4年下降了21%。同期25-34歲讀者日到達率從70.7%下降到64.7%,高等學歷讀者從78.6%下降到71.5%。

面對媒體大環境的變化,有些紙媒已經作出調整方案,把理論、評論和深度報道作為主打,不再追求過去的信息量。

數字轉型成必然趨勢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紙質媒體一直在進行數字化傳播的嘗試。國內的絕大多數報紙,在印刷發行紙質版的同時也在進行數字化傳播,在網站提供電子版。據有關統計,國內已經有1100多家報紙建有獨立域名的網站。

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報紙刊物停止了印刷發行紙質版,而專門以電子方式出版。對于絕大多數報紙期刊來說,紙質版仍然是它們的主要存在方式和生存依托,采編及管理人員主要服務于印刷版,廣告收入及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于印刷紙質版。

隨著新媒體的介入,紙媒在發展中逐漸顯得有些弱勢。但是,紙媒也在探尋屬于自己的道路,有些紙媒通過移動終端找到了一種新的發展途徑。一批率先進入手機終端領域的紙媒在蘋果、安卓等移動操作系統開發客戶端,搶占移動智能終端的市場。

目前,報紙期刊自行開發的移動客戶端全部是免費的,中國的多數消費者還沒有付費閱讀的習慣,更何況免費新聞充斥整個互聯網站。有關專家表示,手機閱讀的優勢在于客戶端的版式頁面、翻頁閱讀,既可以繼承報刊的廣告形態,精于設計,巧妙構思,又可投放視頻廣告,以形象取勝;既可大眾化地廣而告知,又可實現小眾化的精準投放。

毫無疑問,傳統平面媒體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從現在開始,就必須要跳出單一的報紙經營模式,而要將報媒的發展納入到文化產業鏈的思考之中,只有這樣,紙媒才能在新媒體的強力沖擊下繼續發展。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鄧京荊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李克強出訪朝鮮、韓國
>> 詳細

各地新聞
陳賢妹出手相救被碾壓的兩歲女童小悅悅,一下子成為全國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陳賢妹可以被解讀為一個很好的道德示范、但卻不能是一張孤立的“道德標簽”。>> 詳細
點擊排行
  中老緬泰將合作偵辦船員遇害案
國土系統官員犯罪為何前“腐”后繼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