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在鞍山采訪考察
今天,“2011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采訪考察團一行來到本次活動的第一站——“鋼都”鞍山。
一路上,記者問起媒體朋友對鞍山的印象,很多記者仍然認為,“鞍鋼”是鞍山主要經濟增長點,其它產業相對滯后。但來到鞍山采訪考察后,他們對鞍山的認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采訪考察團來到了鞍山經濟開發區,參觀了遼寧鴻象鋼管有限公司、中鋼集團鞍山熱能院、鞍山國瑞化工有限公司三家企業,開發區內齊全的設施、完備的功能、新興的產業項目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業并舉 優化產業結構
鞍山市發改委副主任鄒玉穎告訴記者,近年來,鞍山在發展工業的同時,現代服務業集中區和城市綜合體快速推進,全市經濟由主要依靠工業拉動向三個產業共同拉動轉變,改變了“一業獨大”的局面;在鞍鋼持續發展的同時,地方經濟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3000家,地方工業所占比重由1/3提升到3/4,改變了“一企獨大”的特有結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實現了由過去鋼鐵“一柱擎天”向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裝備制造及工業自動化、化工新材料、菱鎂特色新材料、廣電光伏五業并舉的轉變,改變了“一鋼獨大”的工業結構。
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鞍山的縣域城區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310元,位列全省第一;按照“一縣一品”的要求,各地發展特色農業,海城打造全國“四辣”第一縣,臺安打造全國鴨鵝第一縣,岫巖打造全國蘑菇第一縣,縣域經濟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經濟總量撐起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經過建設,鞍山搭起了城市的總體骨架:西部工業區、中部生活區、東部生態區、南部新城區,“十橫八縱五環十射”的交通網絡,完整配套的基礎設施,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夯實了基礎。
展望“十二五” 積極融入沈陽經濟區建設
未來的鞍山什么樣呢?根據“十二五”規劃,鞍山將建成世界級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產業基地、國際級菱鎂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中國溫泉城、中國技能人才培訓中心和中國東北鋼鐵物流中心。要實現這一目標,鞍山將投入近一萬億,通過實施工業強市方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轉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推進鞍山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同時,作為省級唯一低碳改革試驗區,鞍山市將摒棄傳統粗放型的生產、生活方式,推進以能源節約、新型能源推廣應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為主要標志的低碳發展模式。
通過優化調整公立醫院區域布局和結構、改革職工醫療保險的管理運行機制、推行基本藥物制度、財政補償、公立醫院信息化等措施,讓醫療資源布局更趨合理。
建設公立幼兒園,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推進免費職業教育;細化實化支農惠農政策;打造“數字鞍山”;設立“市長電子郵箱”和“市長信箱”。通過這些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通過高起點規劃,加大投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等手段,推進新城新市鎮的發展。
“鋼城”的華麗轉身讓記者感嘆,鞍山將成為沈陽經濟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元素,為經濟區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來源:東北新聞網(記者 林曉冬)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