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國博喜迎百年華誕 十大國寶精彩亮相

2012-07-05 17:41:49 來源:中國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九.青銅之王——后母戊鼎

國博喜迎百年華誕 十大國寶精彩亮相

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人稱“青銅之王”的商代銅鼎,它通體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壁厚6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鼎是中華文明的見證,也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青銅鼎,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是中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早在7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陶制的鼎。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于現在的鍋,用以燉煮、盛放魚肉。傳說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用來象征九州。自此鼎就被視為立國重器,“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尊貴”、“權勢”、“盛大”等引申意義。

我國青銅鼎的鑄造水平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達到了頂峰。考古工作者通過對有關青銅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記載,認為在鼎腹內壁銘文“后母戊”三個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女井(jǐng)的廟號,“司”應為“后”,代表她生前的地位。根據銘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兩個兒子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親婦女井而制的。

在古代中國,青銅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金屬,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而后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鑄造如此巨大的青銅器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這件青銅大鼎的鑄造在當時大約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

后母戊鼎上的紋飾充分顯示出商代獨特的粗獷原始之美。大鼎的外壁裝飾著饕餮(tāo tiè)紋、牛頭紋、夔(kuí)紋和蟬紋,中心平素光滑,顯得渾厚、莊重。饕餮是以虎、牛、羊等動物為原型,經過抽象的藝術處理,創造出來的一種神秘怪獸,表現出古人對自然的崇拜。

早在1939年,大鼎就已經在河南安陽的小屯出土。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當地的老百姓為了保護大鼎,將它重新深埋在地下,巧妙地隱藏起來,使這件國寶躲過了戰亂。直到抗戰結束以后的1946年6月,大鼎才重見天日。此后,大鼎被運到南京,由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接收。建國以后,后母戊鼎入藏國家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

佇立在展廳內的后母戊鼎,不僅以它偉岸的身軀,展現著中國青銅鑄造史上的奇跡,它更像是一位民族精神的守望者,靜靜地與凝視它的后人進行著心靈的對話。

編輯: 許婧 標簽: 國家博物館 國之重寶 北京 游客

精彩熱圖

揭秘美絕密軍事基地51區!

揭秘林青霞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