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記者從陜西省民政廳了解到,近年來,陜西省適時出臺新的惠民政策,資金逐漸向困難群體投入,逐步提高救助標準,五年累計支出救助資金147.7億元。
省民政廳副廳長李保存介紹到,陜西省近年來牢牢把握實施民生工程的發展機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公平等方面,做了一些好事、實事。堅持資金向困難群體投入,讓城鄉困難群眾有尊嚴地生活。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完善,城鄉低保人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17.9%和156%;“十一五”期間,全省共安排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項目246個,其中,縣級中心敬老院98個,鄉鎮區域性敬老院102個,鄉鎮敬老院46個,集中供養率由2006年的7%上升到34.1%,供養標準提高129%;城鄉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累計救助821萬人次。社會福利事業快速發展。養老床位達到91278張,孤殘兒童床位達到3700張;“明天計劃”、“重生行動”等項目有效開展,為3359名兒童實施了康復手術。同時,陜西省加大力度轉變政策,讓改革開放成果人人共享。
今年2月出臺了新的《陜西省老年人優待辦法》,將高齡老人補貼年齡下延到70歲以上,補貼標準相應提高,老年人享受優待的年齡下延到65歲,全省有318萬多老年人受益。目前,全省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各類社會組織達到17568個,提供就業崗位超過50萬個, 4330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已經成為帶動農民增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李保存表示,項目向基層安排,讓公共服務體系覆蓋全社會,也是陜西省民政廳工作重點之一。陜西省近年來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8.3億元,建成1691個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4215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改擴建村級活動場所8000多個,夯實了社會管理的基礎平臺。各地先后投入38.8億多元,建成老年人服務機構1053個,老年人床位擁有率達到19‰。(記者 高姝玥 陳喜)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