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青春·十年 青年:公益事業的受益者和推動者

2012-11-06 18:53:35 來源:中國青年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青年是公益事業的受益者

上課鈴響了,中隊長馬上站在講臺上伸出手倒數5、4、3、2、1,嘈雜的教室迅速安靜下來,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這節作文課的題目……

這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名叫孫麗倩,曾經是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兩年的服務期過后,她選擇留在新疆,繼續當一名教師,如今已經有6個年頭了。

剛開始,她也曾經遇到過小麻煩。她告訴記者,“剛到定編的學校富蘊縣第二初級中學工作時,一下子帶有47個孩子的班級,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如何讓吵吵鬧鬧的班里安靜下來,還是孩子們幫忙想的辦法。”

現在,在孫麗倩的班上,“倒數5秒安靜法”成了課前的一個慣例。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從2003年起實施,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3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以及青年中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截至目前,"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總規模超過了17萬人。

據某大學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校園公益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約有70.5%的學生表示參加過公益活動;單次公益活動持續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比例高達60%;此外,如果以公益為職業發展方向,16%的大學生表示愿意自己成立社團或NGO組織(數據采樣來源:零點研究咨詢集團)。

公益活動之所以在青年群體中獲得如此熱烈的響應,究其原因還是青年人在從事公益活動的活動中獲益良多,比如鍛煉心智、積累社會資源、增加社會見識、提升個人能力,以及證實個人價值,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等。正如孫麗倩所說,“在從事志愿者的過程中,我不但鍛煉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增加了社會經驗,同時更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我教給孩子們本領和知識,他們教會我什么是簡單的幸福和愛。”

斯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大學的意義不只在于鍛煉人格,培養思維,更在于確定裨益眾生的興趣或者事業方向。新時代的年輕人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公益事業大發展的好時候,可以盡情投入其中,求索價值,并從中直接受益;公益事業也是幸運的,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正在成為最為重要的公益人才儲備資源,為未來的公益事業源源輸送新生力量。對此,王振耀評價說:“社會應該積極鼓勵青年人參與公益活動,青年人熱衷公益慈善代表了時代的潮流。”

精彩熱圖

遣返13名臺灣嫌犯和通緝犯

南少林武術文化節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