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金已成“佃農”
缺人少收入陷惡性循環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情低迷基金降薪產品難發之際,銀行渠道卻“趁火打劫”,加大了尾隨傭金的征收比例。
《金證券》了解到,2010年,全部可統計基金支付給銀行的尾隨傭金占管理費的平均比值為16.09%,到2011年,這一數值升至17.42%。但很多基金公司的實際尾隨傭金遠遠不止如此。以工銀瑞信[微博]為例,2012年中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工銀瑞信支出尾隨傭金7106.39萬元,所獲管理費為3.21億元,所占比例為22.13%。
小型基金公司向銀行“進貢”的尾隨傭金更高。聳人聽聞的消息是,最高者甚至達到100%,這意味著基金公司已經完全淪為銀行的打工仔。
“不發產品等死,發了產品找死”。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的渠道人士對《金證券》記者感嘆,小廟難供大佛,小基金公司如今已很難養得起稍有點名氣的基金經理,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
“行情再低迷,基金經理的年薪50萬總要有吧。”那位基金業資深人士表示,由于小型基金公司入不敷出,許多基金公司不敢招人,而越是沒錢招人,投研的實力則越弱,如此惡性循環,小基金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已成立基金產品、規模低于10億的基金公司中,除了金元惠理基金擁有7個基金經理外,其他公司基金經理的數量僅在2-3名左右,國金通用、德邦基金甚至各只有一名基金經理。
舉步維艱之下,大部分基金公司目前采取了“能省則省”的運營策略。上述老牌基金公司的渠道人士告訴記者,他今年二季度的出差費用還沒有報銷,原因是公司一季度已用完了全年的出差費用額度,二季度的出差費用只能明年再說。
開源節流方針甚至波及一直重視的投研費用上,《金證券》記者獲悉,自下半年以來,基金公司對投研人員出差的費用開始大幅壓縮,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已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