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一份提案也指出,在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后,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稅率,部分民營企業因此比原來18%的稅率還高了2個百分點,并且小型微利企業還有行業、應納稅所得額、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4個限制條件,民營企業為了適用小型微利企業稅率則必須限制從業人員,對促進就業不利。
趙林中代表認為,在稅費負擔較重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提高商品價格,就會將稅費負擔轉嫁給商品消費者;如果企業因此降低職工工資或取消分紅,就等于將稅費負擔轉嫁給職工。其結果是,一方面可能增加消費者采購成本,導致消費者購買力減弱;另一方面可能導致職工收入減少,社會內需萎縮,影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稅費等多重因素疊加使得成本攀升,中小企業面臨“成本太高、利潤太薄”,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一些民間資本游離實體經濟,變成“游資”和“熱錢”。
像扶持“三農”一樣扶持小微企業
一些代表委員呼吁,積極財政政策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重振實業精神,要將扶持“三農”的一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建議,要實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導,通過減稅、減費、減負等方式提高民間資本回歸實業的投資回報,做到既“曉之以理”,又“誘之以利”;積極實施“化稅為薪”或“減稅為薪”等措施,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治理亂罰款、濫評比、亂收費等。
同時,要向企業技術研發、人才培訓、設備更新、節能減排等提供所得稅減免、再投資退稅、延期納稅、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在主營業務領域轉型升級。
宗慶后代表建議,應切實減少稅種、降低稅率,同時要求企業將國家稅收讓利部分進行合理應用,既可以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也可以用于提高職工收入。
宗慶后代表同時建議,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平等使用信貸資源的融資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形成“門當戶對”的融資體系,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一些代表委員還呼吁,應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營造民企與國企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環境,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減少企業升級阻力。
“企業也要苦練內功,借助市場競爭淘汰機制的‘倒逼’壓力,變被動為主動,變‘生存壓力’為‘轉型動力’?!惫紕僮枵f。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