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部(現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透露,衛生行政部門將推行新政,強制要求各移植醫院使用統一的器官分配系統,以保證移植用器官分配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這套分配系統是一個自動化計算機系統,嚴格遵循國家分配政策。諸如病人病情,和捐獻者的距離遠近,病人等待時間等因素都被納入分配考量。
據統計,經分配系統進行分配,從錄入供者信息后觸發分配,到器官真正被分配到等待者身上,整個分配過程平均用時26分鐘,其中匹配環節的平均時間僅為0.96秒。整個過程完全排除了人為干擾。
黃潔夫表示,器官的分配其實是生命的分配。沒有公正的分配,就沒有公民的器官捐獻。
據他介紹,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在醞釀出臺器官分配與獲取管理辦法,擬強制要求所有捐獻器官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按照病情緩急、地域遠近、年齡老幼等國家捐獻器官分配原則,在全國器官移植的登記等待患者中,進行公平的自動分配。
“這一新規對于確保國家分配政策的實施和公正的器官分配,提高捐獻器官的使用效率,挽救更多亟待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命,十分重要,”黃說。
反觀目前的現實,我國已實施人體器官捐獻超過700例,僅1/3捐獻器官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中進行分配。這一數字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譜向媒體透露的。
早在2011年,衛生部就發布了關于器官分配和共享的相關政策,“但更多的是在技術層面,”這一系統的設計者、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研究主任王海波說。
據他介紹,這一政策在出臺是相關專家學者長期研討的結果,它參考了別國先進經驗,有390多頁。而政策的實現,必須依靠統一的分配系統。
他說:“我們期待這一強制性措施的出臺來確保系統發揮作用,保證共平的器官分配”。
在這一政策下,醫院如被發現進行了系統外的器官分配將面臨包括停業甚或移植資質被取消的處罰。
截止目前,中國已實施至少700例的公民身后自愿器官捐獻。為了緩解捐獻器官的緊缺,中國紅十字會和衛生部在三年前共創建了公民器官捐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