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各界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10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對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這一方案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翻閱這一方案,其中凸顯出讓吃得更安心、服務更便利、社會更誠信這“三大民生指向”,舉措濃墨重彩,直面民生關切。
讓吃得更安心:使食品監管做到“無縫對接”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當前老百姓最關心、意見最突出的民生問題之一。而分散在多個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備受各界詬病。
根據此次方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把先前分散在多個部門的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監督職責統一在一個部門;此外,還把商務部的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劃入農業部。
“將來食品安全具體就歸兩個部門管,一個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還有一個是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代表說,現在部門職能交叉,容易出現一看好事都爭、一看事不好都躲的情況,而問題往往就出在這種“縫隙”上,要真正做到無縫連接。
山西省衛生廳副廳長謝紅代表說,過去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主要是多頭監管,責任不清,部門利益太多。這次把食品安全集中管理,明確責任,對老百姓是件大好事。
全國政協委員司富春評價說,這一機構改革讓老百姓看出了政府下大力氣解決食品安全的決心和信心。“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大部門制不是一合了之,關鍵是要責權統一,有效轉變職能,加強監管,才能讓百姓看到希望。”
讓服務更便利:釋放民間和個人涌動的活力
機構改革是方法,職能轉變才是核心。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出“職能轉變”10條意見,著力減少審批,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努力讓服務更便利。
“具體改掉幾個部門,對老百姓來說其實無所謂。辦事簡單、痛快,就是做到了服務型政府。”河北張家口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建仁代表說。
“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收費”“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方案提出了諸多舉措,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過去中間環節太多,層層拔毛。農民想發展養殖業,得去跑土地局、畜牧局、建設局、規劃局,牽涉好多部門,簡直跑斷腿。”郭建仁代表說。
大同煤礦集團董事長張有喜代表說,同忻煤礦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需要跑33個政府部門及下屬的單位,先后要出147個文件,蓋205個章。“簡化手續、提高效率,這是企業的福音。”
工商登記,事關個人創業、企業發展。此次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并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能讓企業迅速成立,效率極大提高。付雙建代表說,這大大方便了企業,為個人創業提供了更大空間。
“以往辦事有時遇到‘吃拿卡要’現象,但也沒辦法,就只能等。”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潞寶集團董事長韓長安代表說,手續減了、收費少了,就會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
此外,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方案還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類似的職責。“擯棄部門利益,服務職責統一,這才是讓百姓得實惠、得便利。”司富春委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