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專稿視頻海外看兩會
訪談熱詞記者手記
提案議案評論語錄
人大論壇代表委員之聲
報告解讀特別推薦議程兩會辭典
數字兩會百姓與兩會圖片花絮
手機問政媒體看兩會
熱點 調查網友看兩會
  兩會評論
機構改革: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2013-03-12 18:45:09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機構改革: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重點是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組成部門降至25個。

改革開放以來,包括這次在內,國務院共進行了七輪機構改革。應該說,每一輪改革后,我們對政府性質和職能的認識都深化了一層。盡管如此,國務院部門在職能定位、機構設置、職責分工、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包括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不該管的管得過多,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好;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爭權諉責現象依然較多,行政效能不夠高;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于事問題依然存在;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機制特別是職能轉變加以解決。

從整個方案來看,本次機構改革和職能轉換相對以往有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體制機制上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強調以更大力度,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加快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重在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事后監管,努力做到不該管的不管不干預,該管的切實管住管好。三是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注重改革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前瞻性。抓住重點問題,既鞏固以往改革成果,又著力破解重大難題。對條件成熟、形成共識的就先推進,對條件尚不成熟、還需要研究探索的,在進一步創造條件、累積共識后,適時加以推進。

在上述三點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點,此次機構改革是同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推進的,許多問題通過職能轉變來解決,比單純的機構調整更有意義。對于職能轉變,我們不能狹隘理解,以為職能轉變就是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機構越少越好。職能轉變的應有含義是,政府要管自己該管的,如果政府管了不該管的,就應把這個職能轉移出去,而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在這個基礎上,再看這個職能應由哪個部門來行使更好,這是職能轉換的第二層含義。由此來看,一個政府該設多少機構部門,應與它承擔的責任相聯系,固然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合適才好。

此次改革嚴格遵循了職能轉變這一邏輯,推進職能的轉移、下放、整合和加強。職能轉移要解決的是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職能下放要解決的是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問題;職能整合要解決的是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問題;職能加強要解決的是國務院部門抓大事管宏觀不夠問題。

當然,要做好政府職能轉變,理論上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權力和責任邊界。只有邊界清楚了,政府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也就自然清晰,從而避免政府越界干預。現在政府權責不清、管理混亂,除了政府權力受到的約束不足外,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厘清政府權責邊界之故。

國務院機構改革是一個過程,改革的方向是努力構建既符合我國國情又順應時代潮流的體制。而此次方案中關于國務院機構宏觀管理角色的定位、行政管理體制的基礎制度建設、對政府依法行政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中國政府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政府。在今后的機構改革中,應進一步著眼于市場化趨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到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著眼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公平正義的制度安排;著眼于建設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從體制上為公眾更加廣泛、更加充分地參與決策和管理來創造有利條件。

塵埃落定后,接下來就看如何去落實了。只有不折不扣地貫徹方案的原則和精神,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才算最終完成。



發表評論
我來評兩句:
匿名發表     用戶名   密碼

相關報道


  手機問政
· 石家莊1383***6568 咖啡里的茶
今年的兩會,作為公民覺得問的最多需求最多的是民生問題,包括醫療建設,穩定物價,公共文化的開放,個人而言應加強對中國官員的問責制度,今年一系列反腐深得民心。

· 河南新鄉1879***5439 大漠:
我想最大的民生問題莫過于住房了,因為它牽動著國人的神經,一套房子或許需要一個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努力了。要想抑制高房價,必須多管齊下。
· 遼寧撫順1589***6307 布衣:
教育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基石。然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五位一體建設”大背景下,教育事業成果的質量卻不是那么令人欣慰。高校盲目開設各種專業,大力擴招,爭奪生源,教育質量令人擔憂,社會崗位供求結構嚴重失衡。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專業,甚至不知道為什么就從事了這樣一份工作。
< 訂閱ChinaDaily手機報 >
移動用戶發送CD到10658000  5元/月
微信號 Chinadaily_Mobile
兩會語錄
更多
袁貴仁:“高考制度還是要堅持,因為完全取消了高考,會讓當官的和有錢的占便宜,窮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盛光祖:“我當不當鐵道部長沒有關系。關鍵是中國鐵路要有更好的發展。”
申紀蘭:“農民富起來,我也就富起來了。群眾不富我先富,哪像個人民代表?”

蔡玲:“八項規定的新風不能一陣風,要加強制度保障,落實長期監督,完善干部選拔獎勵機制。”

兩會熱詞
更多

社會保障 social security

反腐倡廉 anti-graft

收入分配 income distribution


住房保障 housing security

醫療改革 health care reform

穩定物價 price stabilization


熱搜代表熱搜委員熱搜提案轉載
數據來源:360新聞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