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項目部頭疼的還是合同變更風險。2012年3月,由于設計不斷變更,工程量一再增加,項目部迎來最大挑戰。根據合同,土耳其交通部有40%的合同變更權,即可以追加投資40%,施工方應將全部工程干完;或者項目仍按原合同額進行,建設方干滿合同額即可離場,剩下的施工量再次招標。對土耳其本土企業及歐洲企業而言,兩者并無多大差別,而且選擇后者沒準還能多掙錢。但對遠赴異鄉的中國企業而言,如果土方選擇后者,則意味著前期墊資的上億元人民幣就將損失。
在土耳其鐵路局傾向于重新招標時,中國企業沒再猶豫。中國鐵建中土集團總經理袁立在談判桌上從土耳其市場信譽、民生期待、中土貿易合作以及未來高鐵項目融資等多個角度闡明利害,激烈的交鋒甚至驚動了土耳其交通部長及總理。最終,中國企業在施工中展現出的品質與信譽,讓合作伙伴心悅誠服地決定追加投資。
“8年過去了,扛到現在,我這湖北佬都成了祥林嫂。現在對每個合同的每個細節、每個詞匯,我都要與員工反復琢磨,與土方討價還價。算是磨出來了。”鄭建兵說。
“走出去”切忌“想當然”
“越是國內成功企業,越要小心對既有經驗的依賴”
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親自駕車,參與安伊高鐵二期工程薩帕加至科茲卡伊線路的通車測試。一路上列車運行平穩,各項測試指標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埃爾多安對中國公司施工質量連連稱贊。
“土方對測試結果非常滿意。安伊高鐵二期是土中迄今為止最大的合作項目,中國伙伴表現十分出色,這次合作也為今后土中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土耳其鐵路總局局長蘇萊曼介紹,到2023年,土耳其將修建3500多公里鐵路線,市場份額高達四五百億美元。“希望在2000多公里的土耳其東西高鐵中,還能與中國伙伴繼續合作,也希望鄭建兵在土耳其的胡子長得更長,干脆就在這安家!”
面對溢美之詞,鄭建兵和袁立都很冷靜。就在4個月前,由當地企業施工的安伊高鐵二期工程兩個隧道剛剛滑坡,中方鋪軌、電氣化等工作無法繼續,土耳其交通部部長在現場辦公會上攤牌,“如果這樣下去,我不保證你在土耳其能活下去。”
為了保住信譽,他們在“拒絕加班”的土耳其上演了中國式的“三班倒”。鄭建兵先是向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求助,迅速辦好了101名工人一個月的因公簽證。與此同時,電氣化項目經理周洪波優化施工方案,將中國派遣工與當地勞工進行“混搭”。項目部每天準時向坐鎮國內的袁立短信匯報施工進度,隨時爭取支援。于是,土耳其當地企業2天才安裝7根電線桿,而中國鐵建一夜就架設了100根。當晚西班牙監理目瞪口呆,“中國企業真是太神奇了。”一星期后,更令監理吃驚的是,質量檢測顯示中國企業鋪設的電線誤差均控制在微米級,“堪稱完美”!
然而,這樣的“神奇”,鄭建兵和袁立并不打算延續。他們反倒給中資企業提了醒——“走出去”切忌“想當然”,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海外市場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