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聚焦醫院人才流失:強度高低收入 兒科成逃離區?

2014-03-24 09:29: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高強度、高風險、低收入,兒科成了逃離區

一提起兒科,王燕就會為其繁重的工作而皺眉頭。

“由于孩子無法表述自己的不適癥狀,我們必須仔細向家長詢問孩子的病情、癥狀,還要把醫院的診斷、治療方案詳細地向家長作解釋。”王燕說,兒科急診一天最多接過100多人。平均看一個小患者大約在5分鐘以內,醫生需要在這5分鐘之內問病史、查身體、開檢查檢驗單、開藥、講用藥方法、叮囑護理注意事項等等。而且每個患兒的5分鐘幾乎都是交叉進行的,一個孩子查身體時,前一個孩子的檢驗結果回來了;寫這個孩子的病志時,那個孩子又拿藥回來了,所以醫生的思維總得在三四個孩子的病情間來回跳躍,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

“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在兒科是家常便飯。”朱華說。

朱華值夜班,兒科病房東西區90名患兒是她當晚檢查、照顧的對象。還不包括對重癥患兒的搶救。第二天上午,朱華要在兒童門診坐診。這意味著,她要至少連續工作17個小時,“沒辦法,兒科醫生太少了!”

讓兒科醫生逃離的另一原因,是兒科的收入跟付出不成比例。

王燕說,兒科就診區常常門庭若市,但效益卻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好。“兒童的用藥量少,又很少動用大設備來治療,科室的業務收入自然上不去。”

朱華說,她們給孩子打一針,收費2.1元,她們的收入不到1元錢。

建立兒科醫生長效培養機制

人才流失成了很多醫院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朱華認為要從源頭上解決,建立兒科醫生長效培養機制迫在眉睫。

她說,1998年,為了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兒科專業作為調整專業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事實上這切斷了兒科醫師的穩定來源,新的兒科醫生培養機制遲遲建立不起來。

“一個兒科醫生從開始培養到能夠獨當一面至少需要10年時間。”她建議,政府應該建立兒科醫生培養補償基金,恢復醫學院校的兒科專業招生,建立鼓勵基層考生就讀兒科醫生專業的定向培養機制;建立包括編制管理、人事薪酬、繼續醫學培養教育等方面的獎勵激勵機制,擴大兒科專業從業人數。

“兒童的健康關乎國家未來,只有大力發展兒科,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兒科醫生、打造出更多的優勢兒科,才能確保基礎醫療服務能力的均衡發展。”朱華說。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焦點圖片

三月春花正爛漫 盤點全國各地春季美景

南寧18條“染黑”內河直排邕江

香港一山林突發大火 燒紅整座山濃煙隨風飄向深圳

廣西南寧:電線雜亂如“蛛網” 網友調侃跳樓都不會死

精彩熱圖

 
 

精彩熱圖

湖北武漢:武大櫻花開 校園成公園

上海2名兒童死于重癥手足口病 家屬接走遺體父親不忍直視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桃花汛”

米歇爾游頤和園 與學生們共同觀賞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