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現
“醫生不用你的,前面的工作都白瞎”
朱宏剛入行時,他也走了很多彎路。漸漸地,他在“圈里人”的指點下,明白了這里面的潛規則。朱宏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藥品和器械的名稱不同,但實際上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藥品太多了,最終誰賣得好,就看誰給的回扣多。相對于藥品的一次性“住院費”,高值醫用耗材倒沒有“住院費”,因為高值醫用耗材只有特定的醫院科室使用,產品賣到醫院后數目明晰,不會像藥品一樣,一個藥品可以在多個科室開處方,而且數量龐大。
朱宏打通了關卡,讓醫療器械進入了醫院,但并不表示就能賣出去。接下來,需要他去打通有處方權的醫生或是有處置權的護士長。“產品進到醫院,該藥品的銷售情況和院長、器械科就脫鉤了,醫生不用這個產品,前面的工作全白費。”
醫生對藥房購買了哪些新藥或者器械產品并不是十分清楚,這就需要醫藥代表朱宏的“提醒”。
朱宏說,醫藥代表必須經常請醫生吃飯、喝茶、打牌、唱歌、旅游。只要把“感情”處好了,即使回扣比別的產品略低些,醫生也樂意開這種藥或是用這種器械產品。
“給提成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藥品和醫療器械進醫院毫無疑問都要給回扣,沒有回扣產品就沒法賣。這些費用誰去承擔?只有轉嫁到患者的身上,讓他們去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