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北京晨報:300年古橋何以成“釘子橋”

2015-03-11 13:33:54 來源:北京晨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近日,紹興當地論壇上,一組名為《浙江紹興——清代古橋變“釘子橋”》的照片爆紅,內容是鏡湖新區的一座石橋,孤零零地佇立在河道中,背景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看上去,的確是一座“釘子橋”。(3月10日《錢江晚報》)

這座石橋說是橋,其實已經沒有橋的功能,“該橋四周被河水圍住,雜草、垃圾等物漂滿四周”,早在2003年10月,太平橋就被公布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也因此讓這座橋總算保留了下來而不是被拆除,但如此“釘子橋”的不堪,與拆除也沒有多少區別。

當然,現在有關方面已經決定“遷址保護”,太平橋將被搬遷到離原址約1.6公里的紹興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將來,在濕地公園內,這座橋還能繼續供大家觀賞,也能繼續體現它的文物價值。”然而,文物不僅僅是單獨的物件,其與周圍的環境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已經成為一體,與周圍的環境是一個整體,而古橋的文化歷史內涵正蘊含于這樣的人文自然氛圍,移得了古橋,移不了環境。易地重建,其實是切斷了歷史因緣文化脈絡,其價值也必將損去大半。

實際上,即使在原地保留,“背景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因文物“原真性”而體現的原有韻味,不消失殆盡也所剩無幾。文物的保護,并不是如這座古橋“孤零零地佇立在河道中”的保護,而是包括周圍氛圍的原樣保留,這其實是文物保護的一個基本原則。

顯然,于急功近利之下,已經不可能有這樣的保護,實際上,往往是推土機推到了文物腳下,比如這座古橋成了“釘子橋”,并引起相關文物保護人士的疾呼之后,才有“不情不愿”的所謂“保護”。顯然,如此被動的、滯后的、消極的保護,雖然有總比沒有要好,但折射出的,恰恰是文物保護于經濟建設中弱勢的位置。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青島棧橋海鷗集結覓食場面壯觀

史上最壕農居房:游泳池+觀光電梯

甘肅平涼:消防官兵夜闖墳地“練膽” 墓碑為伴草中尋物

首列CRH380A型電力動車組駛進新疆

精彩熱圖

浙江省一省道南復線被“釘子戶”腰斬

"中國第一胖"甩肉160斤要健康體重還得打五折

兩會上的女漢子

超模懷孕8月仍有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