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生醫療林玉明:品牌是民營醫院必然要走的路
2002年,他創辦了第一家女子專科連鎖醫院;2008年,他首次提出資本聯合,從8家醫院迅速擴張為30家……他是莆系商人中的一匹黑馬,他創造了無數個“超前”;
“開業遇非典,連工資都發不出”,創業之初的艱辛他從未忘記,他把艱辛轉為堅信!
曾經的不被理解,如今無休止的模仿抄襲,《創業家》本期專訪莆系“第二代”企業家林玉明。
(林玉明,1969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現任博生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莆田市人大代表,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醫療產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監事長。)
高起點
2002 年以前,我主要在山西銷售醫療設備,當時看到公立醫院婦產科病人很多,床位緊張,有的病人還住在走廊里,醫院卻對此不夠重視。因此我想,如果我們能提供更好、更加人性化的婦產科專業服務,或許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當時大家都看好綜合性醫療(創業家:這里指由幾個不同科室組合而成),都做小綜合醫院,我提出做專科醫院,并不被接受和理解。那么多可選擇的科室不開,為什么單獨選擇一個專業性特別強的?集團、甚至家人都不支持。
第一家婦產醫院建在山西太原。房子是粉紅色的,醫院里有人彈鋼琴,像賓館,服務也很人性化,很受年輕時尚女性的喜愛。當時,辦這樣一家醫院大約需要啟動資金一兩千萬,我幾乎搭上了全部積蓄,甚至跟別人借錢。創業初期很艱苦,開業遇上非典,連工資都發不出。后來,我們醫院經營不斷創新,客戶也越來越多,在當地有了很好的口碑。兩年后,投資就收回來了。
第二年, 我們開始在重慶、武漢、天津等地擴張, 與太原一樣, 都叫“ 現代女子”。我的想法是在全國每一個地方都開一家女子品牌連鎖醫院。2008 年,在資本進入前,我們已有8 家醫院,基本都是兩年實現贏利。第一家醫院創辦后,全國各地很多人都來參觀,有人開始模仿、冒牌。我們想保護,但有時力不從心。我一直呼吁民營醫院一定要有自己的內涵,一定要提升管理,不要一味模仿。現在這種仿冒情況還存在,最近寶島醫院,就被人連logo都不改地仿冒。
莆系抱團,抱團是指信息共享,不是不競爭,而是不要惡性競爭。前幾年,市場不規范,不正當競爭屢見不鮮,搶地盤,吵架、打架的特別多。成立聯盟也是規范的意思。我不會與人爭吵,我認為模仿是推動我前進的動力,我不會止步,模仿者也永遠別想超越。核心的東西是無法被模仿的。
這么多年,我一直把誠信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專家隊伍。我們對專家、技術非常重視!我們北京的專家隊伍,在婦科民營醫院里是技術最雄厚的。第三,服務也很重要,要重視顧客感受,我們基本上采用酒店式的服務模式。第四,我們關注資質,深圳和美已經通過了JCI 認證,保證醫療服務體系的品質。創辦現代女子醫院時,國家對民營醫院管理特別嚴,我們沒有進入醫保(創業家:目前現代女子系醫院均已進入當地醫保),專家和醫生都很難請。我們最初的團隊,一是退休專家,二是廠礦醫院里出來的醫生,還有一些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最初的“現代女子”面向中端市場,而如今的“和美”品牌則面向高端人群。這個變化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及國家政策走向而轉變的。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在鼓勵高端醫療。
在北京,一家醫院的投入要一億多,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這個沉淀的過程非常痛苦。以前民營醫院通過廣告,能夠馬上上一個軌道,很快收回成本。現在不一樣,我關注品牌,不想純粹依賴廣告。理論上,創品牌跟做廣告不矛盾,但廣告成本很大,往往一打廣告,就著急了,這個肯定不行。創品牌這條路,是非常艱難的。我要通過內部管理體系,通過對人才的培養,不斷沉淀。設備可以模仿,房子可以模仿,但是內在的管理體系,也包括專家、服務體系,很難模仿。這個投入很大,回報很慢。但我仍會堅持,因為口碑才是收益的有力支撐。
與資本結合
品牌是民營醫院必然要走的路,不跟資本結合很難做出品牌。在莆田醫療里,我有很多創新。第一個是開辦女子醫院專科連鎖;第二個是跟資本結合。應該來說,是比較超前的。引進資本時,我們有幾個想法:一是通過外力來推動內部變革,讓自己更加健康;二是通過外力來推動行業發展。資本進來,需要財務規范、管理規范。如果不規范,投資者的錢跑到哪里都不知道。規范化管理的成本非常高。一些人完全靠廣告,然后騙人,過度醫療,實際說直白點,等于拉投資者一起“行騙”,對投資者非常不負責任。
莆系里跟資本結合的還不是很多,一些是條件沒達到,一些是沒有意識到,不嚴要求,不規范,日子過得也很滋潤。如今,還是只依靠短期行為的話,說嚴重一點,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我是1969 年生人,應該說我算莆系第二代。我從創業初期就比較注重“創新”,關注品牌,與其他人的關注點不同。目前莆系里,詹國團是做三甲醫院,通過土地跟醫院結合的模式來發展;我這邊做特色專科醫院,以數量帶動發展;林志忠也有自己的特色。莆系,以前大家不看好,認為口碑差,很難有起色。但這兩年對莆系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調整機會,國家政策放開了,加大力度支持民營醫療發展。現在很多大公司都要進入醫療市場。我看好莆系醫院的未來,它更貼近市場,更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