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的人直言專家學者在自己心中的權威性有所下降
北京市某高校學生小劉說,前幾年開始,社會就流行這樣一句話:專家變“磚家”,教授變“叫獸”。雖然這話有一定的戲謔成分,但它能流行就表明專家學者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地位“逆轉”式下降了。
此次調查發現,59.2%的人直言專家學者在自己心目中的權威性有所下降,20.1%的人表示“沒有變化”,13.5%的人表示“上升了”,7.2%的人表示“不好說”。
為什么專家學者在大部分人心中的權威性下降?調查中,獲選率最高的4個原因分別是:“偽專家”過多,成害群之馬(73.8%);許多專家被利益集團綁架,失去社會責任感(68.1%);一些專家無底線,無標桿意識(66.8%);專家過多過濫(65.0%)。
張鳴表示,現在許多專家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當利益集團遭遇輿論危機時,他們就會跳出來辯護,這引發了公眾的不信任。并且,公眾往往會把對部分專家的反感,推及到整個專家群體,進而造成整個專家群體公信力喪失。
艾君指出,現在有些專家,不是抄襲別人觀點,就是到處發表與自己專業不相干的“揭黑”、“咬罵”式言論,或者像娛樂明星一樣樂于趕場走穴。當這些行徑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時,他們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自然會不可挽回地下降。
在受訪者眼中,專家學者權威性下降的其他原因還有:專家水平下降(54.9%);專家雷人言論太多,公眾視為兒戲(52.7%);媒體往往片面宣傳專家觀點,制造噱頭(44.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