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灣村村民房屋“舊貌換新顏”。長城網記者攝
三年前,習總書記來了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阜平縣駱駝灣村屬于特困村,村里共245戶563人,貧困戶190戶525人,種植土豆和玉米是這個人均耕地僅有半畝的村子的主要經濟來源,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看望困難群眾,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共商脫貧致富大計。看到老區一些鄉親尚未擺脫貧困、生活還比較困難,習近平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希望鄉親們都能快點脫貧致富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看望貧困群眾資料綜圖
據記者了解,這次考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的,目的是了解中國最貧困地方和群眾的真實情況,思考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計。總書記強調,不管路多遠、條件多艱苦,都要服從于此行的目的。經過有關同志調研,最終把目的地選在了阜平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1000元的兩個村。
2015年底,克志書記來了
省委書記趙克志到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進行駐村聯鄉(鎮)幫縣蹲點調研。
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專程到阜平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慰問革命老區群眾并發表重要講話。3年過去了,阜平縣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徹落實得怎么樣?太行山區農村的現實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貧困群眾的生活究竟如何?鄉親們對脫貧致富還有哪些想法?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省委書記趙克志的心頭。
2015年12月29日至2016年1月1日,趙克志來到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進行駐村聯鄉(鎮)幫縣蹲點調研,直接感受山區群眾的生活,深入了解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傾聽基層和困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4天3夜的時間里,趙克志吃住在農家,先后走訪了3個鄉鎮、11個村莊,看望了18家農戶,察看了18個點,召開了6次座談會。
趙克志表示,通過這次蹲點調研,對扶貧開發工作有了更加真切、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打好脫貧攻堅戰有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認識。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老區和貧困群眾的親切關懷,給了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總書記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前進方向。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好,把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好,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干部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務。他動情地說,聶榮臻元帥曾講過一句感人至深的話,就是阜平不富,死不瞑目。我們面對群眾的困難生活,也應該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使命感責任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使命,我們現在領導干部的價值和使命,就是要體現在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的時代任務中,這是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自己人生價值和使命負責的具體體現。
書記來過的阜平農村現在是啥樣
駱駝灣村全景,嶄新帶來致富的希望。來源:新華網
三年前,駱駝灣村基本上都是擁有百年屋齡的老房子,如今像唐宗秀家這樣的新房已經蓋好7座,還有20座正在建設中,一條嶄新寬闊的柏油馬路直通村口。村里通了自來水,所有路面都進行了硬化,安裝了LED路燈,還在2014年建起一座幸福院,幸福院現有6位老人入住養老,同年建成的一座小學也在幸福院里,這所小學打破了駱駝灣村無學校的歷史,目前有1位老師和5名學生。
距離駱駝灣村1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顧家臺村,爬上一段山坡,眼前的顧家臺村景象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圓夢廣場上村民三三兩兩在休閑,廣場邊上的一塊大圓石上刻著“顧家臺”三個大紅字。村委會里,習近平總書記慰問顧家臺時講過的話“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被醒目地刷在墻上。村衛生室的廣場前有各種健身器材,老人兒童各得其樂。
顧家臺村也是地處太行山西部深山區的貧困村,總人口148戶350人,貧困人口52戶117人。廣場上的村民告訴記者,廣場的位置以前是個豬圈茅廁,原來村里只有一條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年收的糧食都拉不到家門口,只能肩挑背扛地馱回家。現在,村里的路面全部實現了硬化,還安裝了LED路燈。全國首個新農村數字影院也在這里建成,保定農村信用社首臺小額現金循環機率先在這里落地。
從駱駝灣村的俯瞰圖可以清晰看到部分房子正在修建。據村干部介紹,村民建造100平方米的住房,僅享受的各項補貼就有5.2萬元,如果仍有困難,還可以三戶聯保去縣里再貸5萬元,就是要讓貧困人口能夠住得上舒適的房子。駱駝灣村村中心不遠處是平整過的土地,抬頭可見綿延的太行山脈,該村正在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和林果業,同時也開始著手推動農家樂旅游項目,用多種措施加快農民脫貧致富。
從航拍照片來看,太行山巍峨雄壯,顧家臺村就像嵌在上面的一顆明珠。當地政府也把目光投向了鄉村旅游。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已經有村民開始修建適合作農家院的房子......
【一】駱駝灣村:向貧窮告別
如今,將深山中的駱駝灣村與外界連通的是一條寬敞的柏油路,與駱駝灣村的脫貧之路正相類似:踏實、寬闊、嶄新。到2015年,駱駝灣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元,有48戶、131人實現脫貧。在習總書記考察之后的三年多時間里,在“精準扶貧”的有效作用下,現在的駱駝灣村已然脫胎換骨。
總書記待過的舊房子變樣了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駱駝嶺村,看望的第一個貧困戶正就是唐榮斌。
如今,來到唐榮斌的家,原本由破木頭攢成的柵欄門被一座嶄新的門樓取代,灰瓦木門的門樓上安裝了LED燈。從門樓向兩側延伸的是用方石砌成的院墻,從大門向內望去,院內里的“景色”收入眼底:嶄新齊整的灰瓦屋頂、樸實的花格木門、鑲著透亮玻璃的大窗。
駱駝灣幸福院照亮貧困老村民晚年的路
駱駝灣村小學和幸福院。長城網記者攝
在駱駝灣村中行走,一座別致的院落分外引人注目,院門口掛著“駱駝灣幸福院”“駱駝灣小學”的銘牌。這樣一座幸福院,徹底改變了這個村里孤寡老人的晚年命運。
多渠道“造血”駱駝灣的致富之門才剛開啟
目前,駱駝灣村以平均每年每畝800元到1000元的價格實現了土地流轉,建設了百畝蘋果種植基地、蘋果種植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種植合作社,村民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收益,還能在農業公司、農業合作社打工獲取報酬。
背靠深山,駱駝灣村有著豐富的山場資源和優質的旅游資源,這也成為駱駝灣村脫貧的新希望。除此之外,駱駝灣村還搭上了“互聯網+扶貧”的時代班車:建立起了農村電商服務店,幫村民網上代買代賣。
有了精準的扶貧政策和實在的扶貧實踐,駱駝灣村民們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根據駱駝灣村的計劃,到2017年,所有村民將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村將實現小康。
【二】顧家臺村的“暖春”
濃縮在“圓夢路”上的窮村之變
“要說村里最大的變化,我覺得就是修的這路。”一位村民說。現在,村里路面基本全部實現了硬化,硬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的大門。從村口延伸進村里的一條主路被命名為“圓夢路”,寄托著大山里樸實村民的希望。
一座箱包加工廠詮釋顧家臺扶貧“精準度”
目前,顧家臺村中常住村民多為老人和婦女,文化水平不高,這也是對顧家臺村扶貧工作“精準度”的一個考驗。顧家臺村利用了一座廢棄的糧站開辦了一個箱包加工廠,與顧家臺村口遙遙相望。據了解,這座箱包加工廠是從白溝一家皮具公司引進而來,目前已經吸納了50多名顧家臺村民在廠內就業。
長遠規劃窺見顧家臺村的美麗未來
據了解,顧家臺村正在謀劃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目前,瓦窯旅游公路建成通車,一條從村里直通遼道背原始森林的公路即將修通。此外,從顧家臺村通向駱駝灣村、山西五臺山景區、阜平天生橋景區的公路也將完成。
此外,顧家臺村也利用水質優良、空氣清新、荒山荒坡多的特點緊跟阜平縣大力發展香菇產業的計劃,另外,蘋果種植、核桃種植、藥材種植、農家樂經濟、手工業經濟等多種特色產業,都有望成為助力顧家臺村脫貧致富的推手。
總書記囑托催奮進 太行山村舊貌換新顏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阜平時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迅速在當地化作奮進的力量。如今駱駝灣村正在建立起藥材、養殖、香菇大棚為主的產業項目,該村人均純收入已從2012年的1045元,提高到2014年的3120元。
阜平縣現代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內,工作人員正在大棚外圍作業。長城網記者攝
齊心盡力建設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阜平縣作為革命老區,為了脫貧致富,早日達成小康,三年來都在持續努力。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阜平縣加快了推進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硬環境逐步改善交通。2013年以來共完成的5.86億元投資中,投資4.41億元完成三級以上公路97.75公里;投資1.45億元完成通村路400公里。
不僅如此,縣里還解決了1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154個幫扶村的農電改造工程、實現通訊信號及寬帶網絡對行政村全覆蓋及4G網絡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除此之外,還對上萬戶危房進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使多個村莊的面貌顯著改善。
扶貧要找準路子突出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調研時強調,脫貧攻堅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阜平縣是處在太行深山處革命老區,自然風光獨樹一幟,特別是駱駝灣村,森林覆蓋率達64.7%,轄內的遼道背風景區有北方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東部又緊鄰天生橋風景區,因此發展旅游業和建設美麗鄉村是相輔相成的。
駱駝灣的村支書曹建平說:“若是有游客到附近旅游,他們可以選擇上到天生橋風景區,再下到遼道背風景區,游客在這條線路中就可以選擇到村里吃和住。農家樂的經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土特產,工藝品等等,這樣才能增加整個(產業鏈)的附加值。”
扶貧攻堅戰是場不能輸的戰斗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河北省委決定,從2016年起連續用5年時間,選派約3萬名優秀干部駐村幫扶。2月24日,1800余名省直機關精準脫貧駐村干部在石家莊誓師出征,徐向東便是其中一員。被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到訪的駱駝灣村,徐向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不脫貧不脫鉤,不戰勝貧困不罷休。我們幫扶,不是送錢、不是代辦,而是要幫助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引導農村科學發展,增強農村‘造血’機能,對已經有了一定發展規劃的村子來說,首先是要抓好規劃落實,做讓百姓真正滿意的工程。”徐向東說,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發展駱駝灣村的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旅游服務業和手工商品經濟,可以幫助駱駝灣村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要提升扶貧開發的精準性,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目標。”
“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群策群力,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如一股春風激蕩在太行深處,轉眼快三年過去了,小山村的大變化,已在不經意間發生。
4月的山區,夜晚依然寒冷,但這里的百姓們卻早已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充滿干勁。鄉親們堅信,路子找對了,致富效果就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