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靈魂。
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全面建立了項目招商、前期準備、開工建設、進度監管、竣工投產、后續服務的項目接續工作機制,通過落實“四抓四防”(即抓簽約防止空談項目,抓開工防止紙上項目,抓進度防止圍墻項目,抓監管防止空巢項目)措施,多方聯動,全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實行對產業集聚區內在建項目進行立項督查的辦法,重點項目全部明確建設時間節點,縣主要領導參與,聯合有關職能部門和項目招商單位,采用每周一小查、每月一觀摩的辦法,對每個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考核打分,獎快罰慢。今年第一季度,總投資6.6億元的華商紡織品、4.2億元的金豆子蔬菜食品、5億元的眾匯生物、3.69億元的和合服飾、6.5億元的英迪曼服飾、15億元的匯鑫棉業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投資1.2億元的鑫升環保科技、2.6億元的張臣木藝、5億元的友工工具、10億元的“MT”、15億元的五金電子工業園二期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張籌備之中。
培育集群,催生產業集聚
在產業集聚培育中,虞城縣產業集聚區高度注重產業的協調和配套,基本形成了產業集群內部互動聯系和基于產業鏈的縱向及橫向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產業鏈發展的“乘數效應”初步顯現。
在五金電子產業方面,重點橫向培育高檔五金工具、電動工具、氣動工具、專業組套工具、高端電子電器、電子量具(測量儀)、注塑等產業,縱向拉長與五金工量具配套的鋼帶加工、機械制造、合金、彩印包裝、涂料加工等產業,形成完整的五金工量具產業鏈,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五金工量具生產基地;紡織服裝產業以完善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為重點,縱向發展紐扣、拉鏈、縫紉線、鞋帽、玩具、箱包等關聯產業。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五金電子和紡織服裝兩大主導產業集群,以海博工具為龍頭的五金電子類企業發展75家,以喬治白服飾為龍頭的紡織服裝類企業發展到29家,2011年度兩大主導產業集群各項指標都占到整個產業集聚區的70%以上,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現。
扶持龍頭,引領產業集聚
虞城縣加快全縣資金、資產、設備、土地、技術和人力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為龍頭企業開辟“綠色通道”,重點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龍頭企業的戰略性調整力度,鼓勵龍頭企業開展和參與跨省、市以及境外的展覽會、洽談會等經貿活動。同時,對龍頭企業的發展動態、先進管理經驗、主導產品、品牌等進行重點宣傳推介,宣傳龍頭企業的產品形象、企業家形象、環境形象、職工形象、社會形象,培育企業文化,幫助企業在同行業中樹立“龍頭”地位,提高企業知名度。目前,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已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如喬治白服飾、頂森服飾、九州紡織、匯豐紡織、海博工具、工虎工具等行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日益增強。
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集聚
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大力實施標準戰略,建立標準化體系,培育自主品牌,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并通過“創牌、借牌、傍牌”,培育和引進了一大批國際國內和地區知名品牌。截至目前,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內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5%,企業執行標準登記率達到90%,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采標率達到65%以上,在35家重點企業中建立了企業標準化體系,20多家企業參與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和制定。現在的產業集聚區內,已有10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產品研發中心,擁有各類國家專利76項和近40款國家專利技術產品。工量具企業中,在國外注冊商標有“海博”“鱷魚”“大洋”“華聯”“亞東”等,中國著名品牌有“海博”“亞東”“建波”“紅葉”等,河南省國際知名品牌有“海博”“鱷魚”等,河南省著名商標有“海博”“紅葉”“大洋”“華聯”“千島”“科建”“建波”“亞東”等26個,河南省優質產品14個,河南省高成長型民營企業7家,河南省重點產業集群龍頭企業4家。服裝有國內知名品牌“喬治白”、浙江知名品牌“頂森”等,棉紗有河南知名品牌“圣潔”、“木蘭”、“百豐”等。
節約集約,引導產業集聚
虞城縣產業集聚區以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工作為重點,建立健全以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綜合挖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為重點的長效機制,走出了產業集聚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新路子。
對新入園項目,由項目論證核查組對項目的投資強度、容積率、產出強度、稅收強度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審,然后確定項目用地面積。除特種行業需要建設單層廠房外,全部按照規劃建設兩層以上廠房。對億元以下投資項目,按照產業性質,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統一規劃,集中布局,以節省各企業(項目)之間的交叉用地。虞城縣還制定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專項激勵辦法,對建設二層以上廠房的企業,按層數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企業建設多層廠房。同時,加強企業監管,進行定期督查項目的建設進度和工程規劃實施情況,分季度對企業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值、稅收等各項經濟指標進行核查分析,達不到產出、稅收強度的,下達整改通知,限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堅決取消各類優惠政策。
科學的舉措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虞城縣產業集聚區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極大提升,2011年被評為全省十個“河南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示范產業集聚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