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科學家正在嘉蔭進行野外科考(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馬揚攝
多年來,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白堊紀-古近紀的地層界線,目前已有105個陸相界線候選點,我國的嘉蔭曾被認定為第95號點。但此前在中國地區尚未有可靠的K-Pg界線點確定,本次是對嘉蔭K-Pg界線進行正式國際性確定。
自2002年開始,以孫革教授為首,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迪爾切、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阿克米梯耶夫、中國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學者在內的中、美、英、俄、德、日、韓、比等國科學家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下,開始通過古生物學、地球化學、古地磁學、年代地層學、實施鉆孔等綜合研究,在中國尋找K-Pg的陸相地層界面,最終在黑龍江省嘉蔭縣小河沿地區發現了這一地層界線。
董枝明教授說:“在這一地區,我們從200米厚的地層中尋找到約5厘米厚的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水嶺,它就像翻開一部用化石連續書寫在地層上的‘不缺頁史書’,完整記錄了恐龍和其他大量古生物物種滅絕的原因,其后一些生物物種復蘇的過程,以及這些事件發生時的地球環境。”
據介紹,9年來,科學家們在嘉蔭地區發現了大量生物突然大滅絕前夕的恐龍化石和大滅絕后隨即出現的“烏云植物群”化石。這些化石古生物群與發現K-Pg界線的世界其他地區化石古生物群不僅有關聯,而且在組成和類型方面又各有特色。
美國科學院院士迪爾切說:“多年來,世界科學家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的這一地區,如今得出一致的結論認為,這是一個具有確鑿證據的K-Pg界線,它將成為東北亞地區世界公認的標準。”
來源: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