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523項科技成果落地黑龍江 涉及新材料生物產業等

2013-12-06 11:14: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打印文章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前,經常看見一些小朋友圍在一個直徑兩米多的大地球儀跟前玩。很多人以為這個地球儀只是一個藝術品,殊不知,它的球體是鋼制的,采用的制作技術是哈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自主創新的“大型封閉殼體內壓成形技術”,該技術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由這一技術創新發展的“輕量化整體構件內高壓成形技術”,再度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已應用于寶馬、奧迪、克萊斯勒、奔騰等多個品牌汽車零部件的研制、生產中。

如同很多高新技術的產業化路徑一樣,這一技術也曾經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在藏身于哈工大的加工車間里,記者看見了部分應用該技術生產出的汽車儀表盤支架、前支梁、副車架等,從外形上看,它們局部彎曲、凸凹有致。“與以往汽車結構件的制作不同,它以整體結構代替了傳統的焊接結構,以液體作為柔性模具代替傳統的剛性模具,這也是該技術的最大創新點。”哈工大材料學院負責該成果產業化的韓聰副教授告訴記者,“該技術可以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實現輕量化,減少尾氣排放?!?/p>

對于這項技術的價值,韓聰說:“我們打破了國外對這項技術的壟斷。”他給記者舉了個實例,“國內有一款轎車所用的副車架內高壓成形件,開始階段完全依賴進口,單件的價格很高,而且訂購數量和周期受到限制。當得知汽車主機廠要和哈工大合作自主研發這個產品時,外方主動將價格降低50%。而當我們研發成功后,這類結構件的成本只有原來的10%?!表n聰說,“目前,在上海、浙江、天津等國內很多地方的汽車零部件廠都和我們有合作,包括奧迪和新款寶馬等排氣系統管件,都采用了我們的技術?!?/p>

更令人振奮的是,使國內眾多汽車零部件廠挺直腰板的這項技術,今年在省內扎了根兒。哈工大材料學院與哈爾濱奔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哈工大內高壓成形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敖丈鲜械拈L城轎車系列和北汽將在年底上市的越野車上,就有我們基地研制、生產的汽車結構件?!表n聰說,“基地建成后,將具有25萬件生產能力,預計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p>

像這樣提振精神的科技成果省內產業化的案例,在今年的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活動中不勝枚舉。哈爾濱工程大學聯手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屬清潔能源公司等企業,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共同創建柴油/天然氣發動機關鍵系統研發生產基地,致力于發展清潔能源應用技術,減少大氣污染。(東北農業大學與黑龍江興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雞蛋深加工系列產品綜合開發技術項目”,預計年加工雞蛋2萬噸,年產值可達2.4億元……

我省是高新技術成果的富礦,為了提高科技在我省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近年來,我省著力推動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意見》等政策文件,開展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專項行動和“雙走進、雙發布”活動,使科技成果“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大趨勢實現強力逆襲。特別是今年,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活動,各地圍繞《黑龍江省科技成果招商和轉化對接活動工作方案》的總體部署,充分挖掘我省科技優勢資源,通過搭建各領域對接平臺全力推介優秀科技成果,發揮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鼓勵引導作用,加強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滿足高科技產業項目融資需求等舉措,促進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與我省產業需求有效對接,推動了一大批優秀科技成果在龍江實現落地轉化。

截至10月31日,我省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成果招商活動201場,共推進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項目523項,簽約額10.85億元,吸引企業投資達95.8億元。轉化落地的項目均緊緊圍繞我省十大產業發展方向,涉及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綠色食品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等領域。這些成果的落地轉化增強了我省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活力,期待著這些“金果”在龍江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為促進我省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編輯:顏秉光)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途中 廁所內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