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論述,牢牢把握解放思想這一大法寶,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所謂“法寶”,是指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克敵制勝的武器。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被毛澤東同志正式稱為“大法寶”的有三個: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如今,黨的十七大報告把解放思想稱作“一大法寶”,充分說明我們黨對解放思想的高度重視,充分說明當前繼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開創事業新局面基本經驗的科學總結
我們黨的事業發展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不斷解放思想的歷史。在那“長夜難明赤縣天”的舊中國,怎樣才能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在傳統文化的故紙堆中找答案,也沒有照抄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而是解放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事實上,如果沒有解放思想這“一大法寶”,就不可能有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三大法寶”,更不可能有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從理論上深刻闡述解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是鄧小平同志。1978年底,在被譽為“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首先是解放思想”的論斷。為什么要把解放思想明確地放在“首先”的位置上?鄧小平同志的回答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他強調,是否解放思想,“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以思想的大解放帶動事業的大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基本經驗的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之所以發展很快,從一個貧困落后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解放思想。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每一步大發展,都伴隨著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實踐證明,只有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才能走出一條新路,干出一番全新的事業。
正確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學內涵
正確運用解放思想這“一大法寶”的前提,是正確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學內涵。頭腦發熱,空想蠻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邊球”、“闖紅燈”,也不是解放思想。什么叫解放思想?鄧小平同志的觀點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決不能夠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軌道,不能損害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必須真正解決問題。”
——解放思想的特征,是在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基礎上,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思維方式的變革、精神狀態的改造。
——解放思想的體現,是創造性實踐。創造,是發展的基本形式。創造性實踐,是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是開辟前進的道路,是人類實踐的最高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最本質的特征和規定。“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解放思想的本質,是實事求是,按照客觀事物發展規律辦事。離開對規律的探索、認識和遵循,解放思想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在今天,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解放思想的根本標準和目的,是“真正解決問題”。思想是解放還是僵化,解放得“夠”還是“不夠”、“對”還是“不對”,只能堅持實踐標準,看是否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