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1927年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既然決然的加入了共產黨。并在白色恐怖下從事過工人運動,后轉入了左翼文化戰線。夏衍參加革命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他堅毅不屈的性格、高昂的斗爭精神和對黨的忠誠,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革命先驅,才使我們的民族在各種打壓下屹立而不倒,才使我們的民族得以崛起和發展。我們從陳列館中可以看到夏衍當年參加革命時用的皮箱、鞋子衣物,文房四寶等。從那些物品看來,夏衍生活節儉,不拘泥于小結,不享受生活,一心一意為革命而奮斗。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夏衍不僅參加革命,還從事了電影工作和文藝創造工作。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導者。1954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為培養電影事業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但他沒有被這些惡勢力打倒,之后接著為電影事業奔波著,并在1977年后,他先后擔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82 年,他當選為中顧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1994年10月,國務院授予“有杰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這些并不是虛名,他的電影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都風靡一時,是當代的經典。他還改編創作了《野草》、《烈火中永生》、《祝福》等電影劇本;話劇劇本《賽金花》、《上海屋檐下》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等個人著作。他的創作反映了知識分子和市民平凡的人生,貼近大眾,與民主主義立場結合,簡明卻犀利。他對電影的熱愛和執著為電影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不僅收到了各界人士的贊揚,還吸引了田華、謝晉、潘虹等電影界人士的參觀和學習。他是我們的前輩,也是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