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化改革應加速推進
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我國能源系統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部分。有關專家認為,此次銷售電價上調與上次調整時間已經相隔了近兩年之久,可見,相對于煤炭、成品油的市場化程度而言,我國電力改革的市場化推進相對遲緩。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表示,此次終端銷售電價上調是與之前上網電價上調相聯動的,是電力改革上下游傳導的必然結果。從調整的范圍來看,居民用電并未調整體現了政府保障民生的態度。由于工商業、農業用電占全國用電量的80%以上,因此,這部分銷售電價上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電網企業的收入,彌補上網電價單邊上漲給電網帶來的虧損。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在發電部分和輸配電部分的投入比例是不均衡的,長期以來兩者之間的比重在6:4左右,近十年來這一比重仍有擴大的趨勢。當前“電荒”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輸配電方面仍顯落后,因此在輸配電方面的投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此外,目前我國電力行業缺乏一個合理的盈利模式。以英國為例,上網電價是由各個發電企業自主報價,再經過電網選擇。這樣可以實現讓成本最低的價格去上網,也可以集中反映發電企業的成本。吳力波建議,應該保障發電部門充分競爭,電網應扮演公共網絡的角色,作為一個第三方的公共服務平臺,擁有固定的利潤,不應該單純以盈利為目的。
“電力市場化改革需要進一步向多元化主體開發。”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電力改革應該堅持市場化定價的機制,應該允許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到發電、輸電行業當中,允許更多的競爭者存在。尤其是在輸配電領域,應該允許更多元的市場主體進入,引入2、3家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打破電網一網獨大的局面。
來源:新華網(記者 王蔚 劉雪)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