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為何個稅起征點還是3000元
今年4月,個稅法修正案草案一審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通過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征求對草案的意見。在來自 82707位網民的237684條意見和181封群眾來信中,共有8萬多人對“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即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這條發表意見,其中15%贊成,48%要求修改,35%反對。在此期間,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召開座談會,分別聽取11位專家和16位社會公眾代表對草案的意見。
提高起征點將拉開貧富差距
經有關部門和專家測算,起征點從現行2000元提高至3000元后,我國工薪所得納稅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比重將由28%下降到12%左右。專家指出,如果繼續提高起征點,納稅人范圍會進一步減少,致使個稅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甚至單純提高起征點對縮小貧富差距會起到反向調節作用,即收入越高的群體獲得的減稅越多,低收入群體收益相對較少。另外,減少納稅面也不利于公民納稅意識的培育。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提出,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在稅收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而我國目前只占到6%左右,比例很低,起征點不能再提高了。
為個稅進一步改革留下空間
此外,我國稅制改革的大方向,是要加大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直接稅占整個稅收收入的比重,降低像營業稅這樣的間接稅的比重,來達到激勵經濟主體、更直接地體現社會公平的目的。僅僅提高起征點,與國家稅制改革總體目標不一致。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3000元的起征點為今后個稅走向綜合與分類結合的改革留下了空間,符合改革漸進式的原則。
■專家意見
應繼續調整稅率
辜勝阻委員說,從網絡征求意見的情況來看,85%的人認為3000元太低。二審稿草案3000元起征點沒有動,但是稅率從5%調到3%,這是非常好的積極的回應。
“但是我認為這是很不夠的。”辜勝阻表示,“其他的稅率不應該進行調整嗎?我們步伐邁得不大,可能跟相關部門有關,這就涉及稅法的定位,你調整稅法究竟是為了‘聚財’,還是為了調節收入差距?”
他認為,中間的稅率也應該相應下調。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是要壯大中等收入階層,現在中等收入階層太小,是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要改變這個狀況,就要培養中產階級,或者使中等收入階層壯大。因此,涉及中產階級的稅率,必須進一步降低。
重視財產性收入
鄭功成委員則表示,在社會分配中,光盯著工資收入還不夠,應高度重視財產性收入及其對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拉大。我國在財產性收入稅收方面的改革滯后,征收步伐遲緩,導致股市、房市和資源性開采成為非勞動暴富重要形式,致使勞動價值貶值,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正在動搖。因此,國家對此應該有更高標準和更嚴格的稅收政策。
同時,還有必要采取稅收之外的行政措施,比如國有壟斷行業的福利腐敗就不是簡單的工薪所得稅能夠解決的問題。調查表明,國有企業尤其是壟斷行業的福利已經構成了非正常拉大收入差距的很重要因素,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在總量控制的同時,還要有相應的行政措施,加強行政監管。鄭功成認為,如果財產性收入差距急劇拉大,壟斷行業的福利膨脹得不到調節,財富分配失衡的格局還將進一步惡化。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