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重在質量和債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中央政府開始推動地方改進政府考核體系。中組部下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淡化GDP考核,增加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等考核指標的權重,并加強政府債務考核,強化任期審計和離任追責。
考核體系的改進,促使地方政府更多地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改變以往盲目追求經濟增速的行為。
記者統計發現,2014年有16個省份調低了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即2014年的目標值低于2013年的目標值)。
“化解過剩產能”也成為多地政府2014年的工作重點。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亮劍精神”化解過剩產能。廣東則提出強化能耗、環保、安全等標準的硬約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吨貞c市人民政府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產能規模基本合理,船舶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到2018年,五大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得到全面化解。
以往較少出現的政府債務問題也普遍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湖南、陜西、貴州和西藏等省份將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吉林省提出要建立領導任期內舉債的考核評價、審計和責任追究機制,努力降低債務風險。
向深化改革要動力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今年,地方政府致力于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著力清除各種市場壁壘,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強對重點民營企業的幫扶和服務,打造一批‘民企航母’。”
“推進國企改革、搞活地方經濟”也成為今年不少省份的工作重點。
江蘇、浙江等省份提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黑龍江則提出,要實施新一輪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陜西計劃3到5年將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提高到40%以上的目標,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上市。
除此以外,農村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也被不少省份列上重要議事日程。(記者 姚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