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出空間,拓展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
“灑掃庭院,方能迎接‘新客人’。”市長季建業說, 對南京而言,化工整治不僅改善空氣質量、投資環境,還促使城市擺脫重化工業的路徑依賴,堅定地走上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
環保部門介紹,首批173家“三高兩低”企業整治后,南京的化學耗氧量每年將減少3000噸,二氧化硫減排7500噸,比去年全年工業污染削減量還多。試想,下一步300多家污染企業關停,將為新興產業騰出多少環境容量和空間!
化工整治騰出的土地,將用于城市建設、科技型企業、生產型服務業引進。燕子磯街道工委副書記張健介紹,街道背靠幕府山,瀕臨長江,可過去由于化工企業眾多,一些地塊掛牌后,開發企業立項時都無法通過環評。如今,南京化工廠、化纖廠、鐵合金廠等企業搬遷后,商住樓盤、城北大市場的城市天際線,正沿著緯一路、和燕路“壓”過來。據介紹,化工企業全部搬遷后,街道將騰出10平方公里空間,南京將在這里建設濱江新城,發展旅游、商貿、物流業,規劃人口50萬。
產業換血,此消彼長。市經信委數據顯示,目前南京的工業產值中,化工占比20%;裝備制造、通訊設備、制藥業等八大新興產業占比41%,到2015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5%,加之軟件業產值將達4000億元,產業層次將變得更輕、更精、更高端。
整治化工有如“壯士斷腕”,不但要“剜去腐肉”,還要“止血療傷”。市社科院專家評價說,南京不僅到了轉型發展的時候,也有了消化轉型發展成本的底氣和擔當。因此,與其說化工整治是一場環保風暴,還不如說成一次倒逼行動,以生態現代化、民生現代化倒逼產業結構、城市發展的現代化。
來源:新華報業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