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學校公共自習室的座位有沒有人轉讓,我現在回學校能不能買到一個?”
小南垂頭喪氣地放下電話,這已經是她為自習室座位問題打的第七個電話了。“怎么在學校圖書館自習室里占個固定座位這么難?”因為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她暑假在家的日子,一直過得不踏實。
就讀于河南信陽師范學院的小南,9月開學就要上大四了,正全力以赴備戰考研。從決定考研開始,在哪里學習就成了她頭疼的事。學校圖書館的公共自習室是學習的好地方,可是在班里分配公共自習室座位的抓鬮環節中,她運氣欠佳,沒有抓到座位。
一般來說,準備考研的學生都會在大學里的最后一個暑假留校復習,但是,這個群體日益龐大,考研一族都希望擁有固定的自習室和座位,可學校往往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中國青年報記者近來采訪發現,由于學生的需求與學校供應之間的不平衡,導致大學校園里頻頻上演不同版本的“自習室的故事”:有的學校學生瘋狂搶座擠破門,有的學校讓學生抓鬮分座撞大運,有的學校還出現了座位買賣和收費自習室。
瘋狂搶座,抓鬮撞運,校內賣座
在河南安陽一所大學,每年1月的研究生考試一結束,大三的學生就會蜂擁到自習室占座,為來年的考研做準備。能不能在自習室搶到一個固定座位,免得來回奔波之苦,就成了在校考研學生的首要任務。
“既然是搶座位,就是有人能搶到,有人搶不到。”該校考研生小冉說,“今天沒搶到座位的,第二天就會更加努力去搶。這樣搶來搶去,就越搶越眼紅,越搶越瘋狂。”
今年6月24日發生在學校圖書館的搶座“大戰”,讓小冉至今記憶猶新,心有余悸。
她說,22日,學校圖書館一樓的考研自習室因為學校臨時有事需要清空一天,通知學生24日上午9點開門。
24日早上6點多,一樓大廳就有學生在門口排隊等候開門。7點多的時候聚集的學生已經有100多人。8點以后,人越來越多。因為一樓自習室的窗戶沒有防盜網,于是就有心急的學生打開窗戶跳了進去占座位。
“這一下,整個隊伍都亂套了,大家拼命地往前擠,互相埋怨、爭吵、推擠,亂成一團。聞訊趕來的管理員要上前制止,可是人群都瘋了,仍然擠個不停。”小冉說,“終于,自習室的玻璃門承受不住學生們的擠壓被擠壞了,倒向一邊。幾百名學生也不管這個,潮水一般涌進東大廳,瘋狂地擺書、占座。”
“我早飯都沒吃帶著包子去搶座位,結果包子被擠得稀巴爛,書包也擠壞了。”小冉說,“不過還好,搶到了一個座位。去年我們學校有個學生為了占座,凌晨4點跑到學校自習室跳窗戶,結果被校保衛處當小偷給抓了。”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在不少高校,搶座占座是考研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為了解決學生無序搶座的問題,有的學校想出了新辦法——抓鬮分配。
比如,信陽師范學院幾年前就開始把考研自習室的座位進行分配,以解決學生的無序占座問題。
該校圖書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新圖書館建成使用后,學校老圖書館的幾個書庫大廳空了下來,就被作為公共自習室使用。“學校座位數整體上還是充足的。但是師范院校的學生很多都選擇了考研,而且他們都想要找一個固定的座位來復習,可學校又不可能把更多平時用于上課的教室改為專門自習室。出于公平起見,從前幾年開始,圖書館就把座位分給每個院系,由各院系決定這些座位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