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記者 王鴻光 報道 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濟青高速濟南段并未出現大量擁堵。
□ 本報記者 陳 明
濟青高速公路北線因路窄車多、擁堵嚴重常為人詬病,我省計劃進行擴容改造。為了保證改造過程中的交通和施工安全,有關專家提出利用價格杠桿調整南北線車流量,濟青北線通行費標準提高25%、南線降低25%。
利用價格杠桿調整南北線車流量是否可行?作為占用道路資源最多的大貨車的車主們如何看待此事?記者在濟青高速南線、北線進行了跟車采訪。
跑一趟南線多花200元油費
2月7日上午8點30分,記者在濟青零點濟南服務區南區與大貨車車主劉剛、鄧金帥匯合,由于擔心白天車多擁堵影響卸貨、裝貨,劉剛決定走濟青南線趕往黃島送貨。
劉剛、鄧金帥合伙跑聊城—青島貨運已經9年多,但走濟青高速南線卻寥寥無幾。“南線雖然車少路寬,但是山多坡大,車輛上坡要猛踩油門,下坡還要帶剎車,比較費油,而且比走北線也要多用一小時左右。”劉剛說,“由于南線坡多、拐彎多,隧道多,不經常跑的司機往往控制不好車速,容易造成車輛離合器和剎車片的磨損甚至發生事故。”
盡管已是老司機了,但從濟南繞城高速轉向濟青南線高架橋匝道上的大坡,給了鄧金帥一個“下馬威”。由于沒有控制好車速,鄧金帥幾次減擋都沒成功,車輛速度越來越慢幾乎停止,鄧金帥不得不重新從一擋起步。上了濟青南線后,車輛不多,鄧金帥顯得輕松自如。記者發現,這輛大貨車在爬坡時往往只能達到四五十公里的速度,而下坡時必須控制在100公里以內。駛過諸城后,坡路與拐彎少了,車輛基本保持勻速前進。下午2點半,車輛駛出濟青高速南線的黃山收費站。
“我們的車載貨38噸,一般來說,往返一次的高速過路費在1300元左右。如果走南線能便宜25%,就可以節省325塊錢,除去走南線多耗200元左右的油錢,還能剩下100元左右,夠我們倆一天的飯錢了。”劉剛笑著說,“我們開車肯定要算得仔細,怎么省錢怎么跑,不能虧本。”
北線車多路窄擁堵時常發生
8日下午3點半,記者在濟青高速北線青州服務區搭上了趕往聊城送貨的一輛河北牌照大貨車。巧合的是,車主鄭文廣也是聊城人。鄭文廣從聊城茌平往青島送貨,與別人不同的是,鄭文廣從茌平出發走濟青高速南線送貨,而回茌平則走濟青高速北線。“走南線送貨是因為送貨的地點一般是諸城、膠州或者黃島。卸貨后,再到青島港去裝貨,然后走北線回茌平。”鄭文廣說。
鄭文廣坦言,南線車少車道多,的確比北線順暢許多,但自己走南線還是北線更看重送貨地點在哪兒。如果送貨到青島港是不會走南線的,因為如果走跨海大橋到青島費用太高、而走膠州灣高速堵車比較嚴重。“我們夜間行車,白天裝卸貨,吃飯睡覺都在車上,掙錢十分辛苦。現在掙錢很難,如果降低南線通行費抵扣了多費的油錢還能有盈余,我會考慮走南線。”
也許是白天的關系,濟青高速北線的大貨車并不多,鄭文廣的車速也一直保持在每小時70公里左右。“北線的路平直,但只有兩條行車道,往往發生事故就堵得一塌糊涂。”鄭文廣說,在濟青高速北線因車輛事故被堵在路上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隨后在濟青北線濟南方向章丘收費站附近,因兩輛貨車發生事故造成了車輛擁堵,在等待近30分鐘后,記者乘坐的車輛才得以繼續前進。
擁堵區間如何調節車流
本次跟車過程中,記者發現濟青高速上的大貨車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青島、濰坊、淄博之間一天一個來回的短途運輸車輛;另一種是往返于青島至濟南、聊城等地,大多夜間行車,白天裝卸貨,一般兩天一個來回,由于路途長,車主更在意過路費。
記者了解到,濱州、淄博、東營、濰坊四地分布著數十家大型企業集團,所需鐵礦石、鋁礬土、原鹽、煤、原油、糧食、紙漿等主要原材料,主要從青島、煙臺、龍口等港口通過公路轉運至企業。這些車輛從同三、榮烏進入濟青北線與濟青之間的貨運車輛疊加,造成了濟青高速北線濰坊—淄博大貨車云集,隨后通過濱博高速等分流。
在青州服務區,記者采訪到往返青島—淄博間的貨車司機潘德友,他表示貨車司機往往都是“跟著貨源跑”,除貨主要求時間、線路外,都要精打細算,畢竟目前貨運利潤很低。就目前而言,濟青南線附近的貨源和貨物量遠遠低于北線,因此造成了南北線車流量的巨大不平衡。
通過與司機的交流,記者覺得,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濟青高速南北兩線交通流量,價格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車輛才肯“舍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