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上海農產品本地保有制度 改革創新“熨平”市場波動

2012-12-21 13:31:48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上海人愛吃綠葉菜,“一日不見青,兩眼冒火星”。如今,上海平均每消費10公斤綠葉菜,有9公斤是上海本地生產。

穩定農產品價格,必須縮減無效、低效的中間環節,建立產銷半徑的有效配置。為此,上海長期堅持農產品本地最低保有制度。上海市農委主任孫雷說:“在保有制度的背后,是互相銜接的農業農村組織和管理機制改革創新的支撐體系。”

“最低保有”讓人“心不慌”

今年,農業部召開的全國性都市現代農業現場交流會,選擇在上海。作為全國農業形態中一個大類的都市現代農業,上海走在了前列。

農業專家說,都市農業當然應該是“精而美”的,與都市的風貌功能相匹配。但它也是“實打實”、“硬碰硬”的,是不可或缺的都市農產品市場供給的“保障線”。

據相關數據,上海這個特大型城市,日均消費糧食1.6萬噸,蔬菜1.5萬噸,生豬2300噸,所需農產品相當部分依靠外省市支持。但作為農副產品主銷區,上海認為必須保持適度的農產品自給能力,建立本地農產品最低保有制度,以確保主副食品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基本穩定。

為此,上海堅持每年超額完成10億公斤糧食生產任務,自給率達20%。同時,穩定和擴大郊區蔬菜種植面積,確保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的生產和供應,目前蔬菜自給率保持50%,其中綠葉菜自給率達90%。

“組織化農業”與大市場對接

要做到“保有”,就要有農業組織機制轉型創新的改革保障。從資源稟賦上,上海是“小農業”;但從組織形態上,只要改變一家一戶小規模的分散經營,走“組織化農業”之路,上海的新型農業就能與大市場對接。

上海本地生產的蔬菜,一半左右能夠實現產銷之間的直接對接。上海浙林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紅衛說,他所在的這個合作社,通過農用地合理流轉,形成了120畝的生產規模。有了規模,就可以逐步擺脫“小戶生產”必然面對的“兩頭叫、中間笑”(中間環節過多、產業鏈獲利不均)的矛盾。如今,合作社的銷路基本都是走農超、農社(社區)等直銷對接的渠道。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飛越太平洋 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抵達舊金山

北京南鑼鼓巷取消國家3A級景區資質 下周起暫停"接團”

美宇航局用4K分辨率拍攝極光 宛如“地球燈光秀”

高清:西沙官兵燃燒青春守護祖國海疆前沿

精彩熱圖

高清:福州“囧樓”吸引眼球 網友戲稱為“最囧建筑”

民眾暢游北京南城千畝油菜花海

美若仙子:童瑤大片曝光 精致柔美盡顯優雅

臺女星肯尼亞案被騙 怒開30萬懸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