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國內首份對全國智庫影響力進行排名的研究報告《中國智庫報告》發布了《2014年中國智庫報告》,包括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
《中國智庫報告》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項目組推出的,迄今為止國內首份對全國智庫影響力進行排名的研究報告,試圖更加全面、科學、準確地觀察和評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動態與進程。“智庫是密切聯系大學、研究機構與政府決策部門的紐帶和橋梁。”課題組副組長、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權衡說。
《2014年中國智庫報告》評出的中國智庫綜合影響力第1-10名依次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共中央黨校、清華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報告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彌合知識與政策之間鴻溝”的同時,發揮著“資政”、“啟智”、“制衡”、“聚才”、“強國”等作用與功能。“資政”是指智庫介入政府決策,在制策、選策、施策和評策等不同階段,為政策形成提供專家意見與建議;“啟智”是指智庫為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新思想、新主張、新理念;“制衡”是指智庫為不同利益主體平衡分歧提供平臺,在多元利益和價值導向下,降低社會不和諧因素;“聚才”是指智庫通過為政府儲存和輸送人才,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水平和素養,進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國”是指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交往中向世界說明“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走向世界。
報告指出,從中國活躍智庫的類別特征看,有41%是黨政軍智庫,22%是社會科學院智庫(含科學院、工程院),37%是民間智庫。其次,從中國活躍智庫分布的區域特征來看,2/3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活躍智庫分布基本相當,各占1/6。從各省的分布來看,中國活躍智庫主要集中在北京,其次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