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人大代表聚焦上海養老難題 優化“醫養結合”軟環境

2015-01-27 10:56:33 來源:東方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26日上午舉行分組審議,不少代表都將話題聚焦在如何破解上海養老難題上,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做好醫養結合 提供養老差異化服務

來自閘北代表團的王芳代表提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將要增加7000個養老床位,在我印象中,去年是提增加5000個床位,大約增了20%。但即使如此,不少老百姓還是反映養老床位緊張,進不去,一等就要等三年。”王芳代表指出,面對社區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老人應該考慮提高差異化服務,對一些本身條件比較差的,比如失智、失能的老人等,可以優先進行照顧考慮,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

來自閘北代表團的傅舒昆代表提出,在養老問題上,如何做好“醫養結合”尤為重要,但在“醫”這個問題上,不應讓養老院去負責開設或者重新引進醫療團隊,這樣做投入大,監管困難。她建議可以讓養老院與部分二級或者三級醫院建立銜接,這種關系可以讓醫生負起責任,同時規避一些監管盲區,有效利用起退休醫生這些資源。同時,目前的醫院急診室老人看病難,無床位,常常面臨是走還是留的困局,如果可以做好養老院的“醫養結合”,那可以更好地為老人鋪好“后路”。

完善居家養老補貼 給予專業人才政策傾斜

無獨有偶,在昨天下午的各代表團審議是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有不少代表就養老問題各抒己見。

在昨天黃浦區代表團審議中,馬進代表說,上海于1979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全市60歲以上的戶籍人口有3876萬人。他建議,要通過法律手段保障養老服務建設用地、資金和人員編制。完善老年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與薪酬體系、加強志愿者隊伍培養,促進形成“低齡老人”幫“高齡老人”、“健康者”幫“患病者”的互助氛圍。

徐匯代表團昨天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審議時,盧威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上海市政府應考慮撥一部分專項基金;其次,上海市政府有關的優惠政策,向這些專業化的養老隊伍傾斜;第三,建議市政府經過考核評定后,對養老服務人員戶口、子女入學、保障房申請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

靜安代表團的李葳萍代表提出,要加強對居家養老投入的政策研究,可以借鑒江蘇等省市對居家養老的補貼政策,完善居家養老補貼機制;同時加強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隊伍建設,可以借鑒日本的例子,在衛校中加強養老服務專業培訓,推動養老事業發展。

建立職業發展體系 鼓勵開設老年醫護專業

在今年人大代表的議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于破解養老難題的建議。

在上海不少養老院的護理人員和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大多是外來人口,缺乏專門知識和技能,成為制約養老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此李敏代表提出建議,建立職業發展體系,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職業資格認證和培訓體系,嚴格規定并執行老年醫護人員執證上崗,完善職業資格認證和崗位教育培訓制度。對養老服務人員家庭中有需求的老年人優先享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或優惠,對從事養老服務的來滬人員在積分制上享受加分等。鼓勵高校、大中專院校、職業院校開設老年醫護專業,培養儲備人才,逐步促進老年醫護行業隊伍專業化。

“醫養結合”新模式的探索推進,有利于完善上海的養老服務體系。對此,李原代表建議完善相應的醫保和新農合報銷政策,對在養老機構實施醫療護理產生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應高于醫療機構,從而進一步優化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發展的軟環境。同時完善現有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功能。養老院所的醫療服務可直接由醫療機構托管,為養老院內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對于居家醫養結合,以家庭醫生制服務將居家養老與老年護理病床相銜接,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定期上門診療。(王麗琳)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用3D打印機打印一個女朋友

人像攝影:步入現實的“幽靈公主”

張歆藝如花妝附體 無節操刷屏嚇壞網友

劉濤曬京劇扮相 穿粉色戲服嫵媚動人(圖)

精彩熱圖

一男擁二女:俄羅斯警校美女真開放

王珞丹姐姐美艷私照曝光 才貌雙全身材火辣

長沙一蠟像館逼真還原古代青樓女子

寧夏首趟高品質品牌列車“絲路驛站——寧夏號”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