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與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14年上海居民醫療、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八成居民健康狀況良好,九成居民認可本市醫療服務。數據同時顯示,收入越高的居民,越愿意去大醫院。
報告顯示,2014年一年中從未去醫院的居民占38.7%,偶爾(1次-3次)去醫院的為42.00%,經常(3次以上)去醫院看病的為兩成。這表明,上海整體醫療水平較好,居民健康意識較強。報告在顯示九成居民認可醫療服務的同時,也發現排隊時間長(38.6%)、檢查過多(19.2%)、開貴藥(16.2%),是居民反映最多的三大醫療服務問題。
報告還發現,收入水平和年齡,對市民選擇醫院有顯著影響,收入越高的居民,更愿意去三甲醫院,年齡越大的居民,則更愿意去社區醫院。面對一般疾病,個人年收入為3萬以下、3-5萬、5-7萬、7-10萬、10萬以上居民首先選擇社區醫院的比例,分別為65.90%、40.80%、31.30%、31.50%、28.70%,而首先選擇三甲醫院的比例分別為9.10%、17.40%、17.50%、26.00%、30.90%。面對一般疾病,30歲以下、30歲-39歲、40歲-49歲、50歲-59歲和60歲以上居民首先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地段醫院(社區醫院)的比例,分別為26.20%、34.00%、39.90%、49.10%、57.00%。
報告通過隨機抽樣對2010名本市常住居民的醫療健康現狀進行了調查。本市常住市民指18-65歲本市常住居民,包括戶籍居民和在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戶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