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正規企業以次充好 監管存在不少漏洞
面對當前市場上充斥的大量不合格餐飲具產品,董金獅憂慮地向記者說,國家施行了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后,在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的企業獲證率已經高達90%以上,但即便審核通過拿到許可證的正規企業在日常生產中也往往以次充好。
董金獅:國家發的證允許你生產了,資質有了,但是產品是不是真的像我們獲資質當初保證的那樣呢?很多企業獲了證以后時好時壞,給價格高我給你生產好的,給價格低我還不說我產品不合格我給你生產次的,對于市場經營者來講,他也不知道這個餐盒好不好,只看資質,只要有報告、證書這樣導致了在市場說銷售的參劾合格率不到6成,大部分還是有質量問題的。
董金獅指出,由于生產源頭問題,當前市場上銷售的餐飲具合格率不到六成。而對于生產企業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目前管理部門監管方面也存在著不少漏洞。
董金獅:餐飲企業買餐盒好多都是從農貿批發市場批發的,批發市場批發的時候把好盒放在面上應付檢查,把不合格的餐盒放在庫房里面,這樣導致了工商部門監管也很困難,到了我們的餐飲企業由衛生防疫部門來監管,而衛生防疫部門只看證書不看質量,這樣也導致了餐飲企業歸口歸在衛生防疫部門,而衛生防疫部門實際上沒有監管這個能力,出了問題他們只能向工商反映,工商也不知道這個產品合格不合格,因為證是由質檢總局發的,他們把這個問題還得反映給質監部門,這樣一個小小的餐盒就作為了多部門監管,雖然我們叫無縫隙監管,實際上縫隙很大,所以也導致了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已經成了行業里面的老大難問題了。
來源:中國之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