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國慶長假,上海南京路、外灘等地游人爆棚,紅綠燈形同虛設。為此,上海交警發明了“開關式”過馬路:紅燈時,民警手拉手集體站成一堵墻,攔阻人群止步;綠燈時,則會變換隊形,構成斑馬線外的兩道人墻,護送行人安全通過。
這場面看起來似乎很“有愛”,對于交警的人性化執法很多人表示贊賞并十分感動。但也有人對這種“發明”感到難堪——我們的游客又不是小孩子,干嘛要讓交警這么“手把手”地看護照顧呢?
早在所謂的“開關式”過馬路之前,南昌、武漢等城市就嘗試過在易發生擁擠的路段“拉小紅繩”或者“架電動欄桿”等"協助交警疏導人流的方法,但似乎都是治標不治本。
在人流密集的時段和路段,怎樣科學地引導行人和車輛,保持通行順暢?在國外,這方面有什么高招?
澳大利亞——疏導人流有“三寶”
據說在澳大利亞,疏導人流有三寶,遇節假日或重大活動的時候,“三寶”齊上陣,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度蛉A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作了介紹。
澳大利亞人流疏導有三寶,路障、指示燈、人引導,比如10月5號星期六,悉尼迎來了為紀念澳大利亞海軍進駐悉尼100周年的艦隊巡禮活動,人流量激增。首先第一招路障就擠了出來,政府封閉了大部分進入悉尼城區活動的現場馬路,在馬路的進入口設置了很多的路障,汽車無法通行,所有的行車道臨時會變成行人通道,以最大限度的疏通人流。
其次,很多載有巨大閃光箭頭的車輛會被臨時安插在活動現場,這些箭頭能夠讓很遠的人群看到,從而提前知道應該在哪兒轉彎。
第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人的引導,雖然看起來挺老土,但事實上最管用。一到發生什么重要活動,悉尼街頭要涌進很多人的時候,就會同時有很多身穿熒光服的工作人員出現,他們會手里邊舉著擴音器,不停地告訴人群應當往哪里疏散,同時也會針對各種應急情況呼叫各相關人員,比如誰突然病倒了或者哪個孩子迷路了,工作人員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幫助叫救護車或聯絡家長。
英國——注重交通信號燈和監測設備設置
在英國,交警部門特別注重交通信號燈和監測設備的合理設置,通過完備的電子系統有序引導,減少滯留,確保安全。英國觀察員侯穎作了介紹。
為了因地制宜的改善交通,近些年英國交通部門安裝了復合型智能交通系統設備的道路監控設施,根據不同城市的道路特點道路流動規律以及車輛特性,短周期、多階段的配置信號燈,使公路上車輛總在不間歇的運動當中,并能快速地通過路口減少交通滯留。
英國城市的紅綠燈設置非常合理,道路上的交通流能夠充分的獲得通行時間,從而減少行駛的延誤和等待。比如在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線上埋設了地下檢測器,或者安裝微波檢測器,實時地檢測道路當中車行速度,一些路口和路段的攝像機也始終保持著監視狀態,隨時反饋信息。同時在交通工程系統協調方面,從一開始就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根據道路的承載汽車能力和車流量情況,設計出符合當地的情況的控制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的調整交通流量和紅綠燈的變換頻率減少車輛滯留情況。
德國——任何時候,斑馬線都是安全通道
在德國,絕大多數的行人和司機都會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紅燈時等候,綠燈時通行。德國觀察員薛成俊說,任何時候,斑馬線都是一條非常安全的通道。
在德國如果行人不全部都走斑馬線的話,車輛絕對都會注意斑馬線,即使是看到有人站在斑馬線旁,車輛也會非常自覺地停下來讓路人先通過,斑馬線在德國是一條非常安全的通道,特別是在車流量較大的地方,行人過馬路時大都會走斑馬線,否則一旦發生事故,自己將會負主要或全部責任。德國行人和車輛駕駛者在斑馬線過馬路方面還非常自覺,秩序也比較井然。
遇到有大型集會、游行和比賽時,德國的交通部門又會有哪些額外的安全措施?薛成俊作了介紹。
在人員大量集中、人流量非常大的時候,比如一些大型集會、游行或比賽等,德國也經常會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設置路障、護欄、拉起人墻等,尤其是在足球比賽期間,賽場附近的各主要街道上都會有大量防暴警察嚴陣以待,維持正常的交通和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