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3年
從雙獨二胎到單獨二胎
「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已經到達適婚年齡,在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計劃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調整。符合特殊情況者,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經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安排再生育一個子女,其中就包括夫婦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也啟動實施了。」
記者:“一胎”政策,當時說是一代人的政策?
鄔滄萍:是的,1980年開始,到2010年。當年采取“一胎”政策是不得已,但三十年后,政策就可以變動了。也有人說要堅持到底的,堅持幾代人,堅持到我們的人口降到六七億。這樣太緊了,讓人家沒有選擇的自由,我是強烈反對的。但是選擇是要有限度的,在中國,人太多了,整個社會就承受不了。所以我們的集體利益跟個人利益要兼顧。所以我一直都很贊成照顧大家的選擇,也照顧到國家的利益。
現階段,中國的生育率水平長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我在中國人口戰略會議上多次提出在2010年后可以適度放開生育二胎。中央也考慮過,但擔心一旦放開,幼兒園、產房解決不了。但有些地方是慢慢放開了,不是一下子全放開。
根據我們現在的估計,城鄉居民一對夫婦平均生1.6個孩子,要是都生兩個的話,長期來說,就達到平衡了。但情況不能統一,有些人超生,有些人不孕。
記者:很多發達國家,生育率都很低,像日本、歐洲。現在中國的經濟也發展起來了,GDP排世界第二,人們靠生孩子養老的觀念也轉變了。
鄔滄萍:會自發少生,城市已經是這樣。但農村還是窮。凡是貧困的地方,人口還是多,多生個孩子,能防老。我們現在發展還是第一位的,發展好了,養老就不怕。在農村,一個人養活兩個人很難,經濟發展了以后,一個人養十個八個都沒問題。國外,人家養多少個都沒問題,但還是不愿意養。我們第一位還是要發展生產,不能長期靠廉價勞動力,要提高勞動生產率,用很少人,生產足夠的物質滿足人們的需求。其他的人可以搞科學研究,搞精神文化,發展服務業。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中央曾委托人民大學做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調研,主要針對放開“單獨二孩”政策。你怎樣評價放開“單獨二孩”?
鄔滄萍:“單獨二孩”應該放開。市場經濟要調動積極性,不計劃不行的最緊張的階段已經慢慢松了。我們開了很多會,都提倡要有計劃放松計劃生育。
放開“單獨二孩”會多生多少人?很多人也研究了,不會帶來很大影響。我們現在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不到5%,可能稍微會增加到6%~7%,那我們達到零增長就會稍微推遲。中央作出這個決定是實事求是的。我還是堅持我原來的主張,提倡一個,杜絕三個,兩個可以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