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醫院部分病房改養老院 床位緊張病人無處去

2013-12-16 20:19:2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故事

臥床老太 輾轉多所醫院

“我說呀,就得認命,你也不能不伺候吧,但最后結局呢,肯定是人財兩空。”陪著王先生走進病房,北青報記者看到了王先生的父親,他顯然已經坦然接受了妻子成為植物人的事實。他回憶說,老伴2009年5月份毫無征兆地突然發病,伴有劇烈嘔吐,從此陷入了潛意識昏迷,完全喪失了思維意識。

王先生還不到40歲,頭發已蒼白。2013年,他被評為北京市萬名孝星之一,這個榮譽稱號折射了四年來他的艱辛生活。對他而言,累點無所謂,可是母親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卻成為他的心病。他回憶說,2009年母親患病后,一直住在垂楊柳醫院,2010年1月,垂楊柳醫院希望他母親能夠出院。“家庭醫生要是管用,住在家里也成。”王先生說,搶救時為了保證母親的生命,做了氣管切開。然而,當時的權宜之計反倒成了老人在家治療的“攔路虎”。母親僅僅出院后8天,就在家中發起了高燒,父子兩人和好心鄰居將母親從五樓抬了下來,再次送進了醫院。家中無法保證消毒等各方面問題,家庭醫生也沒那么大能力,在家治療的路被堵死了。王先生只好踏上了漫長的尋找接收醫院的道路。

“其他社區的醫院也不行。”王先生說,社區醫院都與社區對接,潘家園和雙井社區有他中意的醫院,但由于不是他所在的社區,屢次碰壁。一番輾轉,王先生找到了位于農展館附近的北京軍區總醫院全軍植物人促醒中心,在這里母親安穩地居住了一段時間。2012年上半年,促醒中心被裁撤,病號們都被轉移到了一家康復中心,可是母親卻被擋在門外。“那里住院是捆綁式的,還要進行各種中西醫理療,而我母親的身體狀況根本用不著這些,那家醫院就不樂意了。”吃了閉門羹的王先生又找到了焦化廠醫院。他回憶說,當時焦化廠醫院剛從內部醫院改為社區醫院,病人并不多,很樂意接收他母親入院。2012年5月,母親住進焦化廠醫院,也算有了“新家”,平穩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上個月……在這次的轉院風波中,王先生又自行尋找了多家醫院,然而老問題依舊,一些醫院認為他母親這種狀態會“壓床”,一些醫院回絕說,他母親氣管被切開,容易交叉感染,院方承擔不起責任。

聲音

養老病人 為何不受待見

昨天,焦化廠醫院的一位醫生稱,一些病人的醫保的確已經被院方終止,那是為了讓他們盡快完成轉院手續。該院另一名負責人說,她理解病人們的處境,但是目前國家醫療資源緊缺,一些病人在此住院只能是“養老”狀態,并不真正地進行治療,這樣一批人,只能劃入到養老方式中,這對于經濟困難的家庭確實有些難以負擔。

“國家在這方面確實存在不足。”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的鄭雪倩律師建議說,目前三級醫院的住院資源都是以應對急性病為主,王先生母親這類病人應該盡量去尋找一些一級醫院,這些醫院可能會接納這類病人。“應該多設立幾家康復或者臨終關懷性質的醫院。”她說,這類慢性恢復病人所處“地位”確實很尷尬,既不屬于需要經常治療的病人,又不屬于普通養老院里的老人。以前問題并不突出,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這個處于夾縫中的群體越來越龐大,國家應該增設一些針對這類人群養療結合的醫院。“這類人起碼應該享受一部分醫保。”鄭律師說,這類人并不等同于養老院中的老人,因為他們是需要定期觀察的,仍然處于護理狀態。文/本報記者楊琳 線索提供/王先生

編輯: 于熙 標簽: 病人家屬 臥床病人 醫保 養老 地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途中 廁所內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