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習近平的堅定表達,鮮明地闡述了這樣的理念:改革只有一個指向,為人民而改革,這是改革的唯一價值;改革只有一個標準,尊重人民意愿,這是改革的唯一立場。惟其如此,每一步改革的推進,才有可能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
何謂回應群眾呼聲?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社會發展凸顯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來決定哪些改革要小步走、穩步走,哪些改革要不停步、邁大步,哪些改革需穩中有進,哪些改革要驚險一躍。順應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方能干群一致、上下同心,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可期,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可待,實現中國夢想的未來可望。
如何讀懂人民期待?以前的改革,為的是解決溫飽;今天的改革,更著眼全面發展,追求的是社會公正,關切的是民眾尊嚴,鑄就的是發展動力。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公平保障機制、權力制衡機制、社會參與機制,才能讓改革為社會活血化瘀,打通官民心結,成就和諧中國。不失時機,拿出勇氣,才有能力突破“糾錯困境”、走出“轉型陷阱”,以“最大的紅利”,抓住“最大的機遇”,釋放“最大的潛力”。
回首30多年改革,來路明確,去路鮮明。還是那個結論,不改革死路一條。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中國今后幾十年的發展,取決于今天的選擇;我們這一代人的作為,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2013年伊始,國際輿論已經斷定“熊不會回到窩里”,“世界會繼續它失去航向的漂流”,悲觀預言不絕于耳。然而,中國正在快速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春天,這種春天曾經造就當代中國的新氣象,這種春天也將贏得未來中國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