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短途超限超載問題,運城市原先的方法是建立集中過磅點,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運城市地勢平坦,道路四通八達,集中過磅點很難對所有短途運輸車輛進行有效監管,特別是還有不少源頭企業連磅秤都沒有,實施源頭治超全覆蓋難度很大。由此運城市創新治超工作思路,提出由貨運企業源頭監管調整為貨運車輛源頭監管,在鹽湖區、河津市、臨猗縣、新絳縣、平陸縣、省運公司6個單位,組織3軸、4軸、6軸共100臺貨運輸車輛作為試點安裝了車載動態監控管理系統。2012年10月份開始試驗以來,治超領導組派專人逐車跟蹤進行了測試和記錄,通過對比數據和匯總,基本可以確保車載動態監控管理系統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治超工作效果。
運城市道路運輸管理處處長鄧文義說:“車載動態監控管理系統能夠有效解決治超工作點多、面廣、線長、監管難的問題,有利于治超工作全覆蓋和建立長效機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調動運輸企業的積極性,它可以幫助企業或者車主對車輛進行動態監管,解決私拉、換貨的難題,調動企業和車主的積極性,使治超成為運輸企業的自覺行為。”
對于下一步的推廣工作,鄧處長表示還需要加大努力:“我們會積極向市政府和省運管局匯報工作進展,建議市政府組織專家論證,組織有關技術部門進行鑒定,并且爭取相應的資金支持。我們也盼望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快推進車載動態監控管理系統的應用,真正實現科技治超全覆蓋。”(記者 孫瑞生 實習記者 張穎)
實習編輯:李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