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工作穩中有為、穩中有進,實現了良好開局。
我們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和各項決策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及時制定實施煤炭20條、低熱值煤發電20條、煤層氣20條、保障工業運行12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六位一體”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萬億元。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社區便民商圈建設,積極開展“美麗山西休閑游”“山西品牌中華行”等消費促進活動,城鄉消費持續增長。努力穩定和拓展外需,外貿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強產銷銜接服務,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實施財政、金融扶持政策,免征13.5萬戶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營改增”試點惠及企業2.79萬戶,中小微企業成為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初步統計,2013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約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1%、控制在年度目標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3.3%、低于4.2%的控制目標。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一年來,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我們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省煤炭產量達到9.6億噸、外運量達到6.2億噸;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基本完成,戶均產能由70萬噸提高到20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部完成。出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業、特色食品工業等發展勢頭強勁。旅游總收入達到2305億元、增長27.2%。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0%。制定出臺我省實施方案和年度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以細顆粒物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加強水污染防治和城鎮污水處理,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可全部完成。完成高速公路沿線綠化1030公里,全年營造林454萬畝。山西科技創新城籌建工作正式啟動,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5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4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2名,“千人百縣”服務基層活動取得新成效。一年來,全省上下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持轉型發展定力,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廣。
我們加大“三農”工作力度,農業農村面貌發生新變化。新實施10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資金總規模達到60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31.3億公斤,再創歷史新高。實施七大產業振興和翻番工程,加快設施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啟動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扎實推進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深入開展干部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又有47萬人實現脫貧。為農民兄弟新辦“五件實事”,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10萬戶,易地搬遷特困群眾11萬人,改擴建村級幼兒園546所,為農村配備保潔人員7.2萬名、垃圾清運車3.6萬臺,為1.8萬個村安裝太陽能路燈36.8萬盞,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務率先完成。一年來,全省上下帶著感情抓“三農”,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農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