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區政府召開2010年納稅億元樓宇和納稅億元企業表彰大會,對2010年在福田區繳納國地稅合計億元以上樓宇(以下簡稱“億元樓”)進行隆重表彰,招行大廈等50棟億元樓共獲得1910萬元政府獎勵。深圳市副市長袁寶成、福田區委書記劉慶生、福田區區長張青山等領導出席表彰大會。
福田區目前擁有商務樓宇389棟,2010年稅收超億元樓有50棟,比2008年增加16棟,繳納稅收合計311.46億元,占轄區總稅收的60.5%,比2008年增長58.23%,是財政收入的核心構成部分,由此帶來的經濟規模、效益產出和消費拉動更是巨大。其中,招商銀行大廈實現稅收64.96億元,占億元樓宇稅收總額的20.9%,成為稅收貢獻最大的單體樓宇。
福田區區長張青山表示,福田區委將進一步扶持、提升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樓宇經濟發展水平的獎勵政策,推出福田區重點引進創新金融、現代物流、服務外包、專業服務、商貿會展、文化創意、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八大現代服務業和各類總部企業的扶持措施,以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提供高水平的載體服務和營商環境。
據統計,億元樓所得稅貢獻度高。從稅種結構看,企業所得稅貢獻第一,為171.33億元,占全部稅收總額的55.01%;營業稅第二,為49.18億元,占15.79%;個人所得稅第三,為48.97億元,占15.72%。而在重點稅源企業納稅行業當中,金融業占據著龍頭老大的地位,為57.64%,其他行業諸如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都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福田區委介紹,“億元樓”在產業形態上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樓宇三高一低特征明顯。稅收產出高,50棟樓宇單位占地面積稅收產出達6.31萬元/平方米,招行大廈達62.67萬元/平方米;租金產出高,有35棟億元樓常年出租率在99%以上,平均租金水平150元/平方米·月;拉動效力高,一棟樓宇往往帶旺一個片區,如車公廟片區商務樓宇的發展帶動了片區的商業和消費;資源消耗低,50棟樓宇單位稅收電耗149.16千瓦時/萬元,水耗1.57噸/萬元,大大低于全區、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現代服務業已成樓宇產業主體。在重點稅源企業中,現代服務業企業有840家,占60%;實現稅收246.32億元,占80%。無論企業數量還是稅收總額都占據絕對優勢。反映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樓宇經濟的產業主體,樓宇經濟重心已明顯向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為代表的“服務經濟”傾斜,企業特色鮮明,極具優勢,而且現代服務業仍有很大拓展空間,內部產業結構可以進一步優化。
三是高稅收樓內必有稅收集聚型的總部企業。樓宇的高稅收貢獻率來自于盈利能力強的總部型企業。50棟億元樓內共有104家深圳市、福田區認定的總部企業,合計稅收總額193.69億元,占62.19%,成為億元樓內的核心稅源,總部稅收集聚效應凸顯。如星河發展中心整體租賃給平安集團后,2010年平安旗下4家公司合計納稅24億元,該樓一舉進入10億元樓行列,反映了總部型企業集聚稅源能力巨大,是高稅收樓宇的稅收基石。
四是樓宇企業按產業鏈條集聚,呈共生發展態勢,輻射效應明顯。高稅收樓宇往往通過龍頭企業的吸引,把產業鏈上不同類型的企業和資本、技術、信息、知識、人才等生產力要素,在特定的空間集聚,形成業務互補的“共生”產業鏈條。如招行大廈有“金融樓”之稱、江蘇大廈則是著名的“會師樓”,而嘉里建設廣場是外資地區總部和金融機構的首選進駐樓宇,聚集了恒生銀行、摩根士丹利、索尼等一批外資企業,業務上均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陳虹 實習記者 馬卓然)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