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發生家政公司介紹的育嬰員有傳染病這樣的事情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本市多家家政服務公司后發現,出現這類問題并非偶然。調查中發現,目前本市的家政服務公司多為中介公司,只負責介紹家政服務員,所介紹的家政服務員并不是中介公司的員工,家政服務員也只是交納月工資的10%至15%作為中介費,家政服務員的流動性很強,家政公司并不掌握家政服務員的具體情況,收完費就“萬事大吉”。即便是一些比較正規的家政中介機構,也只登記家政服務員的年齡、身份證等一般信息,如果用人家庭想了解更多比如人員的素質、技能、從業經驗、身體狀況等都是聽家政公司的口頭介紹。對于“健康證”問題,這些中介公司肯定不會先出錢讓家政服務員去體檢,一般情況下是一旦有雇主雇用這名服務員了,雇主提出要健康證的話才去體檢。體檢合格由雇主出體檢費,體檢不合格,由家政服務員自行付費。這也是家政服務市場的“潛規則”。
記者對本市一些家政公司進行調查發現,有的家政公司很不規范,辦公地點非常簡陋,一桌一椅一部電話就可以辦公,有的雖然與雇主簽訂合同,卻會表示出了問題會調解但不負責任。對于雇主和家政服務員之間的糾紛,大多數家政公司表示這相當于家務事,很難說得清誰對誰錯。如果雇主與家政服務員發生糾紛,讓這樣的家政公司來負責就更難。可見,家政公司的規范管理同樣迫在眉睫。
來源:天津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