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震驚!中國古代舜禹時期就有“類大學”

2012-08-30 15:45:00 來源:北京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5.

備考科舉制讓國子監成為應試教育鼻祖

隋唐開始的科舉取士制度成為國家官員出處的主要來源,國子監逐漸開始超越太學成為宋元明清時期國家最高學府。這個時期國子監的職能除了日常教學外,還承擔著如今教育部的管理國家教學的職責,很多國子監的講師教授,還兼任“國家教育部”的行政職務,如北宋著名學者程頤曾任判西京國子監。

這個時期國子監講授的課程較之以前有所不同,由“六藝”改為“六學”,“六學”是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到了明代科舉改為八股取士以后,國子監課程也相應做出了調整,即研習“四書”、“五經”、“理性大全”以及各式律令等。這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大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備考。

自科舉制出現,尤其是明代以后,國子監由原本精英教育的基本職能,逐漸轉變為應付科舉考試的備考職能。理由很簡單,國子監和太學不一樣,太學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得到官職,而國子監畢業后還得需要考試,經過淘汰后才可授予官職,中國的應試教育鼻祖應運而生。雖然科舉取士有眾多值得稱贊的地方,但是大學畢竟不單純是備考機構,以應考的心態學習,怎么能達到培養多方面發展人才的目的呢?因此,自國子監成為“備考培訓機構”開始,預示著我國古代大學與歐洲大學產生差距,至今影響仍在。

以史為鑒

出售“畢業證”導致消亡

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最高學府國子監沒落的最終原因,在于“納粟入學”的出現。

自明清開始,一些沒有經過初步入學考試的有錢人家子弟,為了能進入國子監“鍍金”,可以通過交納一定量的粟米免試入學,甚至還可以“函授”教育。這些粟米的數量在100石至800石不等。

一開始,“納粟”的數量較高為800石,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按照明宣宗時期法律規定,死刑犯“免死”只需交納80石粟米,可想而知,800石粟米十倍于此,一般人是絕對交不起的。后來,國家為了搞“教育創收”,逐漸將“納粟”數量減為100石,以達到薄利多銷之目的。

“納粟入學”制度衍生出一系列所謂的“教育創收”行當,到了清代,國子監的“畢業證”甚至可以通過法定渠道買賣。只需先向吏部交納108兩白銀的“護照費”,然后再到國子監交納一兩七錢的“監照費”(手續費)后,即可到手一張如假包換的“學歷證明”。

據史料記載,清代每年國子監創收僅手續費就達到14萬兩,也就是說,每年有至少8萬名學員未經考試拿到“畢業證”。實踐證明,以出賣國家教育作為盈利模式的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國子監到了1905年走向沒落,被學部所替代,隨之消亡的是誕生國子監的封建制度。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一豐田3車輪被卸 車身貼"車主賴賬不還"橫幅

美女寒冬穿比基尼扮“金猴” 約農民工看電影

春節學雷鋒:告訴你應對七大姑八大姨的正確姿勢

女子辭外企工作為女兒做早餐 一年220份不重樣

精彩熱圖

南航為急病旅客返航 出動升降車接旅客下機

六小齡童在成都大學演講:美猴王的每個動作都有據可循

舌尖上的春運 那些你沒見過的火車餐

別人家的老板!獎90后轎車 年終獎堆成山